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重要论述分析
2019-06-27曹琳
曹琳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就政德问题发表了明确意见: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政德是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必须立政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党员素质修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也关系着党内政治环境,对全面推行从严治党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深入学习习书记就政德建设发布的论述,对党及人民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一、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提出:由官德过渡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政德
“官德”指的是“为官之德”,其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习近平就官德问题,从多个重要场合发表过重要演讲,也在诸多著作上论述过官德的重要性。早在1990年3月,《从政杂谈》对为官之德做了系统阐述,这也是首个对官德进行阐述的著作。在《从政杂谈》中,习近平同志重点论述了为官之德,他指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艰苦奋斗方面树立榜样,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为官之本、为官之义及为官之理,简称为官“三要”。在2004 年时,习近平同志对官德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官德”就是从政之德,是领导干部从政德行的表现,也就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及品德作风方面的素养。因此,官德的主要内容为清廉、务实及为民。其中,务实是基础,为民是官德的重心,清廉则是内在要求。
在2006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多读书,修政德》,在该文章中出现了“政德”一词。习书记就“政德”做了解释,他指出:“为官人员应修为政之德,思考贪念带来的危害,将党纪铭记在心,努力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民。”由此,习近平将为官之德与为政之德结合在一起,并做了详细论述: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便包含政德、为政以德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其次,学习及读书修德是提高领导干部政德水平的重要方式;第三,领导干部将读书学习视为境界要求,把有益的知识融入心中,保证共产党员具备先进性。
在2007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做人与做官》一文中,對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首先,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剖析了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指出“德是为官之本,当官必须修德”,并警醒领导干部反思历史上为政失德的严重后果;其次,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虽然是普通人,但必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三,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言行举止对社会有导向作用,因此可将为官过程视作政德境界提升的过程,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2018年3月10日时,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十三届人大会议。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次对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发表了意见,其指出:领导干部为政必须讲德,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立政德,就意味着明大德、严私德及守公德。同时,习近平同志就立德问题发表了系统论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从上述思想历程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论述了领导干部道德、自身修养对政治工作的意义,表明了领导干部在实践工作中应树立何种政德观念、作风等。同时,习近平同志对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做了理论探究及系统化论述,最终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政德系统。
二、政德建设的创新性及统一性:政治领域中道德个性与道德共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习近平同志掌握了政德建设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动机等问题。同时,习近平同志又从微观层面论述了领导干部所面临的行政实践问题。正是由于习近平同志经过长时间磨练,拥有丰富的岗位经验,因此习近平同志对政德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首先是普通的公民,然后才是党与国家的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普通公民的道德品质,也就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共性基础,这也是政德“个性”的根本所在。当领导干部的公民身份与公仆身份结合到一起时,领导干部的身份优先表现在公仆身份上,政德也就成为领导干部在政治领域中的道德品质。领导干部政德的优先性,与其工作身份的特殊性、地位的特殊性存在直接关系,这些特殊关系形成了“政治个性”,其表现在领导干部不但要遵循普通公民层面上的共性道德,还要符合更高标准的政德要求。
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论述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其对政德内涵的理解中。政德引导这大德、私德及公德,后三者也是政德的内涵。立政德就意味着要明大德,“明”作为一种品质及能力。习近平书记明确指出,明察党与国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对自己的政治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应用于行政实践活动中。因此,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及行动实践中,明大德是其需要自觉遵循的政治特殊性要求,即政德的重要表现。同时,明大德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外在政治实践与内在政治精神的表现。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循共产党员的要求,始终奉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理念。党性与人民性永远处于统一状态,不管是理想信念或党性修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德思想。因此,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及政治身份都决定了其必须将党性修养,大是大非观念及理想信念作放在政德的首位。
在明大德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公德的作用表现尤为明显。守公德指的是领导干部遵守公德的底线及原则。习近平同志对守公德的内涵有过明确论述:公德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务实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态度、方法及途径。关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公德内涵,其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坚守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
三、新时代加强政德建设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多次会议中明确指出,努力实现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及创造性发展。在新的时代中,领导干部的政德建思想与传统的为官思想有着重要关系。对于传统为官思想中的优良部分,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政德建设的理论意义是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为政思想,同时提出新时代下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要求、内涵,这些理论知识是领导干部敢拼、实干的思想武器。
在当代国情下,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在政德建设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思想,可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觉悟及素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了领导干部从政实践与政德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理想信念、大是大非观念及党性修养在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以此激励领导干部发挥内在驱动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及地位观。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在面对腐败问题时,党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加强了腐败贪污的惩处力度,在政德建设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关于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工作,其从内部建立防范腐败问题的“思想防线”。不守公德、私德不严都会导致腐败问题无法根除。由于“思想腐败”是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先行因素,因此增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可以为廉洁从政,建立良好的行政风气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在政德建设中,树立领导干部政德思想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思想。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提高其执政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实指导。从领导干部的政德思想、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角度来看,领导干部的政德思想是从严治党的构成部分,也是落实“四个布局”战略措施的重要环境。习近平同志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对今后领导干部的培养指引了方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国良.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02):07.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8,(09).
(作者单位: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