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从众心理的研究
2019-06-27万鑫
摘 要: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高中生群体中也存在从众现象。本文以高中生为被试,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来观察高中生是否会在旁人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行为。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在不究其原因的情况下会按照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采取行动,即产生了从众心理。接着本文分析阐述了从众产生的原因以及从众带来的弊端和好处,并针对从众现象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从众现象;心理学
从众这一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从众是指个人在受外界的影响和压力下,在知觉和认知等方面做出符合大众的行为的现象。它对于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在处事方面可能不太成熟,因此高中生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本文以重庆市中山外国语中学高中生为被试,进行了一个小的实验,来力求证明高中生存在从众心理。因此,在高中生中出现的从众现象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高中生的培养和学校的教育工作造成一定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引导高中生的从众心理和行为,使其顺利度过高中三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一、 关于高中生存在从众现象的一项调查实验
本文以重庆市中山外国语中学高中生为被试,进行了一个现场调查实验,我们通过一定情境设计来诱发被试产生从众行为,力求证明高中生的确存在从众心理。
(一) 实验对象
重庆市云阳县中山外国语中学在校高中生。
(二) 实验地点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中学高中部教学楼底楼。
(三) 实验过程
1. 选择五个同学为实验主试,本次选择的主试已经通过一定的培训,目的是熟悉本实验流程以及实验目的。选择其中一名主试同学探头观看填空。
2. 在午餐时间后,该校初高中学生陆陆续续回到自己教室。党这些被试看到底楼有一名主试抬头观察天空时,其余几名主试再陆续从一旁走过来,并加入其中。
3. 此刻,观察者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观察并记录是否会有非主试人员随着主试抬头。
4. 由一名主试依次增加主试个数,几分钟后若有部分非主试抬头伫立观察,则主试依次离开。
5. 过一段时间后,等另一批人继续上述实验,重复三次。
(四) 实验结果
通过重复三次实验,我们发现:从第一次开始,当主试离开后都会有人继续驻足抬头,且持续这个过程一分钟以上。
通过本次外部调查实验,更加证明了高中生群体存在盲目从众性,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而当参与这件事的人越多,高中生就越容易从众,也间接反映出高中生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从众。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少数人保存了独立性,一半以上的测试人群均产生了从众行为,可见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但从众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人云亦云的行为也不等于迷失自我,要用端正的态度面对从众现象。尤其是作为高中生,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克服盲目的从众以及尽量避免从众带来的危害。
二、 高中生从众表现及从众危害
(一) 学习从众
高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很多从众行为。比如:在上课时,集体的沉默,就算偶尔有着灵感,也会随大流保持沉默。临近考试,周围的同桌在复习着与自己不同的学科,稍做犹豫后和同学复习着同一学科,不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下课时,同学们在座位上学习,自己放弃原来放松的想法,也争分夺秒的学习。对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也随着班上成绩好的答案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上述例子都可以看出盲目从众给高中生学习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究竟是随大流学习还是保持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说,的确很难抉择。而在这犹豫的过程中,成绩也不觉间有所下滑。
(二) 社交从众
高中生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情窦初开,对异性的注意力越来越强烈,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吸引。往往早恋的同学变得会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同学把拥有男女朋友看作是自己魅力的象征。有些高中生自尊心比较强,担心自己因没有异性伙伴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冷落、甚至嘲讽,于是像其他同学、朋友一样谈起恋爱。而这时,从众心理则在高中生心里占有很大地位,通过谈恋爱以显得自己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这就是是恋爱从众的一种表现。如若恋爱不成功,或者没有人喜欢自己,可能会造成高中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高中生的生活圈是以一个个小群体所进行,他们时刻关心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若交往的朋友亦或是一群人对某个人存在某种偏见或讨厌某人,就算本身没有偏见和讨厌之情,甚至喜欢,也会因为担心自己在群体的地位下降随着大流对这个人产生大众一致的情感。而这些从众行为往往会导致高中生本应纯净的交际圈出现不小的瑕疵,这种从众行为可能会导致高中生更加缺少独立思考、評判是非的能力。
(三) 消费从众
高中时期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容易产生攀比心理。高中生除去固定生活费外,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小到穿衣打扮,达到手机、电脑等,许多学生将就排场、爱面子、比阔等。这无形中就存在了从众心理。比如:上街时,在几个同学的三言两语中放弃了自己想买的衣物转而买同学认为好看的却更为昂贵的衣物。又或者有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用名牌手机、川名牌衣服,自己蠢蠢欲动,为了能向同学那样光彩,为了自己能够融入那个小集体,甚至以借钱、贷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当这种行为成习惯过后,早已负债累累,为自己学习生活徒添几分压力,而在这种压力下学习也变得无心,成绩下滑也为常事。可见,从众引起的无意识消费能给高中生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 高中生从众的原因
(一) 社会群体性因素
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更多是个人,在东方文化中,往往强调的是集体行为,这也导致了深受中国文化的高中生往往在做出判断的同时易受集体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规范”。再就是高中生容易构成心理学上的群体,当独立的个体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时,他的情感、思维以及行动都会与单独行动的时候大有不同。这时候,他们易受情绪传染或易接受暗示而从众。
(二) 个体因素
高中生处于心理和生理都趋于发展的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在认知上的不成熟和思想上的不够独立都易使高中生盲目从众。此外,高中生知识少、阅历浅,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高中生周围的同学都是处于一个文化层次,对食物的认知、判断都是处于差不多的水平,所以他们在看待事物时更容易产生相同看法,就会导致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产生从众行为。
(三) 环境因素
高中生的三观趋于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太多的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可能会导致从众的产生。如果高中生群体中多数成员的想法和意见多余其他人,在他们处于压力情境或者自信心不足情况下,更需要于群体保持一致来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得到别人尊重,这个过程中多数人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而选择从众。
四、 克服盲目从众
作为高中生,我们要有用怀疑态度去看待一切的心理,不轻信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高中生在这方面应加强重视,对老师所言不应完全服从,学会理智的去判断,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此外,高中生应该不要人云亦云,明白从众这一心理现象,不为从众现象所苦恼,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进行独立思考,进行科学从众。更重要的,高中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在这种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才有可能逐渐远离盲目从众。当高中生也要做到不跟随大流,不盲目从众时,高中生从众的行为可能也会减少许多。
五、 从众的好处
从众现象虽然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社交上存在一定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从众的好处所在。在高中生学习生活中,从众有时候能有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适当的从众有利于维持团队的良好纪律;当班级个体在一定情况下表现出从众的时候是有利于班级内各个成员的互相满足的。比如:对尖子生的学习方法的从众或是学习成绩的从众也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就算不是照搬,适当模仿也有不少好处。当好朋友开始学习时,高中生可能会随着好朋友的行为而一起学习。这就体现了高中生从众的积极作用。
了解高中生的从众心理,并且正确看待高中生从众的好处和弊端,对于高中生的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从众心理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个点,从众心理在维持高中生的社会规范性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积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唯有规范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才能更好立足于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从众心理,但是我们要摒弃盲目从众,科学、理性的从众,发挥从众有利的部分。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不断努力学习和参加实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自己特有独行的思维模式,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參考文献:
[1]吴亮.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王璐婷.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7(4).
[3]陆毅有为.浅析从众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8(3).
[4]全永丽.大学生从众心理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4).
作者简介:
万鑫,重庆市,重庆市中山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