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
2019-06-27闫涛
摘 要:目标:在现行护理院校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不能较好的完成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引入“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并运用于护理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方法:在护理院校中改变管理模式,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结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而获得的知识是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通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行动导向;职业能力;新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护生培养
护理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不能较好的完成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是改进护理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条可行之道。
一、 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现代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重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联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能力本位”教育观。
日本提出要发展在复杂的技术社会里承担领导重任所必需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德国提出要培养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OSTA在1998年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题研究中,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改革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根据国情,我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比英国标准多了两项: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
二、 构建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
(一) 改变管理模式
现行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分离。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界线,两者相互整合,共同体现在工作过程的学习中。
要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管理上必须创新,表现为管理手段上有所创新、考核方式有所创新。在管理手段上,特别是教务处对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也必须突破原有学科体系下的管理方法,不能单纯地去看某些静态指标是否完成,更不能用一些条条框框去评价改革的成效;考核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必须充分考虑专业体系的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
(二) 改变教学理念
护理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因为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护理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得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他们能够觉察到自己周围的挑战并能成功的应付。阿特金森提出,在执行某种任务时成就需要的水平、个人对成功可能性的预期、成功所得结果的价值或刺激程度,是个人的动力驱使。因此在成就动机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但要了解教育的原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已具有的能力和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找出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对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按职业行动规律进行递进分类,针对每一类别来设计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教与学的全过程采用行动导向准则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
(三) 拥有真实或接近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践教学场所的设立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从事职业活动实践,这就对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护理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是分析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把工作过程融入学习过程中。这样,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在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准备工作: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之前,教师先把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工作设备、物品、参考资料。(2)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常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和任务。(3)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的得到教师的认可。(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成,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問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总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而获得的知识是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通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避免了过去单纯重视专业技能的状况,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8-69.
[2]张淑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7,16(8):186.
作者简介:
闫涛,青海省西宁市,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