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育人视角下辅导员就业工作探析

2019-06-27王昕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

王昕

摘 要: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给辅导员的就业工作带来新挑战,在完成就业率要求的同时,辅导员应积极思考,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立德树人”总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把就业工作融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诚信品质,把就业工作当作育人工作最好的检验,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用之人。

关键词:辅导员;立德树人;全过程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2-0167-02

2019年全国有高达1 200万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形势给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带来新挑战。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就业工作不是单纯的就业率多少的问题,而是包括了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就业政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诚信教育、法律规范指导,以及针对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学生的个别指导。因此,就业工作实际是当下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是否成长成才的一个全面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对当下就业工作进行积极的思考。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群体对就业认知不足。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当代大学生习惯了唯成绩论,中国式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不用操心。因此,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两条腿走路。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堂之外,即便是积极参与比赛的学生,也往往对“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类比赛趋之若鹜,而对于“职来职往”等就业实践类比赛则缺乏足够的热情。另外,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进行初次摸排时,有近半数学生选择考研而不就业,而文科学院这一比例相对还要高。实际从全国来说,考研的热度近年来始终不减。一方面,这种情况是受当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影响,学生希望通过取得更高学历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报酬。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家庭也并不急于让孩子赚钱养家,而是比较遵从孩子的意愿,即便是经济困难家庭也尽可能地支持孩子走考研之路。因此,当下大学生或是一心考研,对就业不重视,认知不足;或是想就业,但对就业缺乏研究,而是习惯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缺乏對法律知识、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文明礼仪的系统研究和准备。

2.高校辅导员对就业力不从心。辅导员在高校是一个“杂家”,不仅与学校各职能部门有联系——只要涉及到学生的问题,首先都会找到学生的辅导员,大学校园里流行着一句万能的话“请找辅导员”,而且因为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干部,所以“忙碌”是辅导员永恒不变的主题。辅导员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干部培养、党团活动、社会实践,还有奖优助贷、评优选先、心理或就业课程等等,所以日常工作强度之大与“就业率”的考核压力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往往会力不从心”[1]。

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般来说要持续一年半,从学生大三结束,辅导员就要对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摸排,对考研、就业和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区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学生进入大四后,秋季招聘往往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生忙不迭地跑招聘会,辅导员也要接待用人单位、组织专场招聘、宣传招聘信息以及后续进行跟进,中间穿插着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进入春季学期,考研结果知晓,部分学生忙着复试、调剂,而辅导员要对落榜学生与秋季未就业学生进行就业动员、联系用人单位。随后就要进行就业派遣、寄付档案和办理改派。秋季开学,毕业班辅导员一般又成为新生辅导员,在忙于迎新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核实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反馈,这些工作一般要持续到12月份完成就业质量报告为止。而对于辅导员来说,这只是就业一项,在做好这一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他所承担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

从学校和社会角度,以“就业率”为考核标准无可厚非,但是要想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单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要求,而是应该做到全过程、多方位共同努力。

1.共同创造良好诚信的就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那么,想要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社会和学校角度,除搭建合作平台和提供充足的岗位及实习基地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诚信经营和学校的诚信教育。在指导学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企业招聘的岗位、实际的福利待遇与宣传不符,导致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不满意,很快就出现二次就业的情况。而学生方面,职业的诚信教育也不足,学校往往重视的是学生考试的诚信教育,所以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左摇右摆”——手中有offer还去应试其他单位,或有意隐瞒自己考研、考公务员的情况。因此,就业工作实际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应该开展,从入学教育的诚信教育开始,告诫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职业素养、如何在四年中打造自己的职业“名片”。只有创造良性、健康的就业环境,才能使就业工作更顺畅、更高效地开展。

2.以辅导员为主体实现全过程就业指导。从辅导员角度,首先应转变自己的就业指导观念,就业不是大四学年的事、不是发布多少招聘信息,不是收回多少就业协议,而是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培养人才、塑造社会人的过程。就业工作是育人工作最好的检验。学生就像一块璞玉,经过知识的浸润、实践的打磨、理想道德的抛光后,成为上好的玉器,为人所欣赏和认可,最终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如果辅导员把就业工作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及早把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融合,那么也就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就业所带来的问题。首先,辅导员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告诉学生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比赛、热心地从事志愿服务都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让学生始终有就业的概念,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的主体意识。其次,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心理及就业能力,对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学生及早进行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同时,辅导员应提高服务意识,不要把就业工作当作负担,而是与学生真诚沟通、热心帮助,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达成就业协议,那么学生也会在毕业后及时对就业情况进行反馈,并且积极帮助学弟学妹们,建立良性、友好的循环,无形中也减轻了辅导员的就业负担。

3.多方位建立就业保障机制和体系。辅导员限于专业、阅历,工作经验不足,甚至是刚刚从高校毕业便上任,本身并不一定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能力[2],那么,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辅导员自身要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就业不是辅导员一人之事,而是全学院从领导到任课教师共同的责任,因为所有教师都是全程育人的参与者,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就业意识进行启蒙,能够解答学生的就业困惑,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在教育教学中让大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匹配。而辅导员在干部培养、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方面应有意识地侧重就业方面,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干部带动学生群体进行自我的就业管理,可在学生组织中专门成立就业服务部;在党团活动主题方面开展就业能力比赛、职业素养比赛、法律法规的知识竞赛等;在社会实践方面进行一些企业文化的参观了解和技能实践。辅导员应多运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導和信息宣传,并建立历届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库,达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大学生自身、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多方位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全国就业主力人群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栋梁,被寄予了无限期望,其背后也是无数个家庭的希望支撑,如果这个群体就业质量不高,势必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问题。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它不是某一时期的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连续的教育引导过程。”[3]要将就业工作贯穿育人工作的始终,积极思考,主动创新,从思想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应该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较好地对接,让体制机制更加适应人才和工作流动的大环境。总而言之,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党对国家未来就业状况的大规划。那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我们高校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彩鹏,徐爽.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7,(10):162.

[2]  张姝.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行为分析[J].现代交际,2017,(24):117.

[3]  刘东东.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力的提升路径[J].理论前沿,2018,(15):5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