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构建
2019-06-27秦许庭
摘 要: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现代诗人何其芳曾说过:“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并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构建
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引进,标准化课堂的建立,这也为我们创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准备了物质条件。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利用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汲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营养,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课堂。我在这个理念引导下,对生活化政治教学课堂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与探索,体会如下:
一、 教师教学理念生活化,是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先导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中来,在让学生了解政治理论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产生共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我们只有让高中政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基础
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否则理论就变成“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对学生接受知识影响很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传授知识的话就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政治知识,生活化的语言需要教师恰当地将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政治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生活化。
三、 教學手段生活化,是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关键
我们的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粉笔加黑板。虽然老师口若悬河,但是学生反应平平。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感受。习主席开启了“中国梦”的新时代,什么是中国梦?在“中国梦”这个热点中囊括了高中政治的哪些知识点?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又应该坚持怎样的对内对外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抽空给学生播放了一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在这部纪录片中涉及很多我们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同时每个大国的崛起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启迪,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学政治绝非是简单的背诵,也绝非是仅仅应付高考,学习政治的目的以及政治本身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了学生。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四、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前提
在政治教学中通过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政治的关注。高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求知欲特别强烈,但是由于学生的时间限制,接触面比较小,对于国际国内社会热点虽然关注,但是往往了解的内容有限,这样就使得政治教学与现实有了结合的空间,教师应该通过国际国内社会热点的结合,使政治教学走进生活,更加与现实贴近,这样有利于使政治教学增强趣味性。我要求学生遇到热点问题,要自觉地运用政治思维分析原因,提炼特点,总结影响。2018年11月1日,习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我让学生探讨如果你是出题者你会从哪些角度来出题目考察。学生发言踊跃,有人说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有人说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有人说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角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应生活化,但并不意味着生活就等同于课堂教学,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关系,使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用生活促进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新课程改革呼唤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我们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真正让政治课堂焕发出活力,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让政治课堂教学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这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所在,也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
作者简介:
秦许庭,重庆市,重庆市忠县乌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