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城市制造业发展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研究

2019-06-27曲德强丁绪武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启示发展现状

曲德强 丁绪武

摘 要: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涉及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降低,但是结合全球城市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會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作用。选取纽约、东京和伦敦作为全球城市的代表,分析其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以期能够为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城市;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F4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2-0130-03

引言

制造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其发展的好坏会对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的产业集群产生重要影响。梳理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发现,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制造业是其他一切产业的基础。从全球城市的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占全球城市经济的比重较低,但对全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作用巨大,是全球城市不可缺少的产业领域。不同于一般城市制造业发展,全球城市制造业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上海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迈进,应把制造业的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本文选取了纽约、东京和伦敦作为全球城市的代表,研究制造业在其城市发展中的过程和地位,对上海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发展历程

通过梳理三个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历史发现,它们的发展过程类似,首先是传统制造业以及自然资源开采业和化工业的迅猛发展,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产业的发展方向转为出版印刷业和制衣行业。最近十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业、高科技产业、电信业等呈现上升趋势。

(一)纽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纽约的工业发展化历程是整个欧美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缩影,在工业时代的初期,纽约就成为了连接整个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桥梁,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和商业中心。分析其整个发展过程,纽约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以服装制造、电子加工等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并不是其发展的重点。

其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81—1860年),贸易带动制造业的发展。纽约是美国第一批移民的定居点,依托于其港口的天然优势,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连接北美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枢纽。随着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原材料进入到美国,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非洲廉价劳动力,这些都为纽约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1860—1950年),美国制造业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纽约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继续保持着连接欧美大陆的贸易枢纽作用,并且随着欧洲大陆新技术的发展,纽约也成为美国引进新技术的通道。因此,在19世纪后半段,制造业依然是纽约发展的重点领域。第三阶段(1950年至今),去制造业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的格局发展了改变,纽约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首先,像服装制造、电子产品加工等低端制造业逐渐被一些新技术、高科技产业所取代;其次,由于物价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传统制造业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去制造业化”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以纽约为代表的国际性城市,开始以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为重点。

(二)东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制造业发展始于19世纪80年代,1919年是其工业化的元年,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一直保持这个高速增长的态势。分析其发展历程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轻工业成为东京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其比重最高时达到70%。1945年以后的五十年时间里面,轻工业逐渐被精密加工业和信息产业所取代,成为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二者的产值总和在1960年时,在整个制造业的总产值中占比超过一半,2000年时突破了80%。东京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与信息、金融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精密加工行业的地位则有升有降不太稳定。

(三)伦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伦敦是世界著名大都市中唯一一个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的城市,可以说伦敦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整个世界制造业发展史的缩影。在1920—1930年这十年期间,伦敦涌现了一批新兴的制造业,机械制造、飞机制造和汽车制造成为支柱性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伦敦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逐渐合理,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够迅速地应用到产业之中,从业人员的工资也比其他产业要高。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重工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给伦敦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960年以后,英政府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去重工业化的特征。

1970年以后,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以及工厂生产效率的降低和汇率的影响,伦敦的制造业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失业人口逐年增加、工厂停工停产、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伦敦的制造业从此走向衰落。

二、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三个城市都处于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绝对值仍然较大或继续增长,并且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政策,采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双擎驱动的发展模式。

第一,纽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纽约根据美国在2012年2月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报告和“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解决新兴技术和科技难以应用到本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难题。首先在技术融合方面,纽约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法,推进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其次在产品价值方面,加大对高精尖产品的研发投入,以促进产业方面的转型。

第二,东京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东京根据政府提出的“重振制造业”政策,大量培养制造业所需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方式、技术开发机制和人才培训体制的优势,追赶国际制造业信息化潮流,推动制造业与不同行业融合。另外,日本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费用作为优秀人才的培训费用,旨在针对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确保日本独特的经营方式、技术开发机制和人才培训体制等与海外生产体制结合起来,维持日本制造业的活力。通过行业融合,产生新的产业和市场,如汽车与电子、建筑与机器人、能源与信息等。

第三,伦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伦敦政府在制造业发展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是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其次,鼓励产业创新,将资金重点应用到那些能够带來高利润、高价值的领域;再次,建立知识转化平台,搭建科研结构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最后,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他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将人力成本进行转移,试图创立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三、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发展历程给上海带来的启示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纽约、东京以及伦敦因受金融资产破灭、债务问题发酵影响,经济增长波动比较频繁,这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这三个城市陆续提出相应的制造业回归战略,制造业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其生产和出口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苏。

(一)制造业回归面临的困境

当前,虽然出现了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方式及技术变革以及新兴产业等制造业回归现象,但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1.面临全球化的阻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制造业布局已经形成相互分工配套的体系,如果全球制造业出现大规模的向发达国家回流,势必会打乱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代价较大。与此同时,新兴国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吸引制造业布局仍具有较大优势。以我国与美国的情况对比为例,在2005—2010这五年间,中国的人力成本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19%,而美国的人力成本只增加了4%。但是,考虑到汇率等因素,中国与美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还比较大。此外,由于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庞大的消费市场仍对全球制造业布局产生巨大吸引力,所以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是全球化不可扭转的趋势,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仍面临较大内生阻力。

2.配套产业链的束缚。制造业的发展除了特定行业的自我发展之外,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演进中,制造业产业链通过国际分工实现了全球布局,并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的背景下,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空心化现象不断显现,国内相应的配套产业链缺乏,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来。因而,发达国家在短期内难以为制造业回归营造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制造业回归的步伐。

(二)带来的启示

1.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集群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也标志着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统治地位。上海应该以某一个成功的城市为参照对象,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金融次贷危机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单纯地依靠第三产业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以日本为例,尽管其制造业的产品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在上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备受冲击,但因其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相比于其他国际性大城市,东京成为最早从经济危机中恢复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产业结构、合理的资本运作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是未来国际性大城市制造业转型的方向,也是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尽管东京的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特征明显,但是在金融危机中仍然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说明,在兼顾多元化的同时,应结合本国的实情,积极利用我国巨大内需的内在优势,降低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

2.着重发展城市型工业和制造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在现实中,制造业企业并未完全将服务环节外包。结合伦纽约、东京、伦敦的相关经验,在国际化大都市中可以存在制造业企业部门,也可以存在生产制造部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完成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之外,还应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重点关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适当地将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向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转移。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制造业在国际化大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只是相比于之前的产业结构,这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环境友好型、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对于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要求较低,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较高。上海应与周边区域进行合作,将制造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减少恶性竞争。

3.实现制造业区域一体化。通过分析以上三个世界性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依托城市各部门和区域的协调统筹,需尽可能地细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功能,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东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对上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相近,另一方面在文化素养方面也相似,这就使得无论是在人才的利用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因此,上海应该以东京的经验为基础,同时也应吸收其他城市的发展特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根本,以实现成为全球城市为目标,实现制造业快速转型与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新军,春燕.东京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66-78.

[2]  刘玲.大纽约城市经济发展对我国大都市经济规划的启示[J].经济问题,2013,(6):125-128.

[3]  张婷麒,孙斌栋.全球城市的制造业企业部门布局及其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4,(4):17-21.

[4]  江曼琦,席强敏.制造业在世界大都市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生命力[J].南开学报,2012,(2):124-132.

[5]  全球工厂理论述评及新常态下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经济学家,2015,(7):87-96.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启示发展现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