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19-06-27廖静
摘 要: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很多人可能觉得语文教学和素养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实际上,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之处。在语文教材中,也隐藏着很多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只要教师可以实现这些教学内容的挖掘,并寻找到合适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就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的是中国的本质文化,具有很明显的人文性质。所以,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并且抓好素质教育,就要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是全面的,小学设置语文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完善人格,训练思维,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语文科目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们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值得重视的课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
一、 在语文教学准备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前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认识。教案编写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在课前预习阶段就要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小学生独自去进行课文的阅读,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使其独立思考,培养其核心素养。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同学们有没有和自己的妈妈走散过?如果和自己的妈妈走散了,你要怎么办?现在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它该怎么办?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提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预习课文:你怎样看待这只乌鸦?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所以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
(一) 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较为活泼,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案之后,教学手段也有了质的飞跃。和过去仅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案对比,现代小学语文中的各种教学方式能从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优化课程内容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然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将知识、情感和思想做到相互渗透、融会贯通。语文教师只有迎难而上,重视优化课程内容,才能提高核心素养、渗透教育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或资料,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破败,以激起学生心中復杂的感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此阐述自己的心声,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综合体,所以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是以一篇篇课文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教授,这一篇篇课文包含的文化知识很丰富,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也很真挚,亲情、友情,世界的温柔等等。
老师在讲课过程要把这些点都给学生讲出来,并加以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小学的语文课文所讲述的情节比较贴合实际生活,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放到生活当中去,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实践,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知识源于生活,教育同样源于生活。如果能将课堂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将会比单纯的说教好上很多。
(四)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习题,而应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般都会布置那些简单、机械地让学生抄写、背诵、默写之类的作业,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早已经司空见惯了,学习的兴趣也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只会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进行,作业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延伸作用丝毫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了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难以进行了。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以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提升自身能力、丰富自身情感、培养核心素养的良好机会。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没有采用传统的那种作业形式,而是让学生去寻找像文章中的老人那样热心于公益事业,为世界更加美好、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而不懈努力的人和事,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这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更实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 总结语
总的来讲,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3]罗海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7).
[4]周梦霞,徐华军.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单元整组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五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17(3).
作者简介:
廖静,四川省雅安市,四川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