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圈点批注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27李富丽
摘 要:圈点批注是一个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起点。圈点批注有利于形成知识网,启发学生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圈点批注,增进思考的深度,增加思维的广度,使学生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逻辑和哲学。
关键词:圈点批注;阅读教学;小学
一、 圈点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的生字,比较有写作特点的句子,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小学生如果可以通过标注等方式来解决,但这种操作会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只是抱着书本大声朗读,难以有拿起笔在书上进行勾画阅读的习惯。虽然简单的朗读确实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在朗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声音的朗读以及文字的表面印象,而无法达到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绪、作者的意图、作者的真实想法。
首先,圈点批注是一个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起点。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写作的能力。圈点阅读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的一种神奇的阅读方法。古人就经常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不断的引导自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圈点批注有利于形成知识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平时所需要注意的多音字、假借字,勾画出重要的或精彩的语句,增加个人印象提高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批注出与此相近的词或句子将相近的内容相串联起来形成个人的知识网。
最后,圈点批注有利于启发智慧。圈点批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阅读内容,梳理行文的脉络,扩展学生的思维,理出文章的层次段落,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原来的文章内容,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导图。圈点批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思考阅读的内容,增进思考的深度,增加思維的力度,使学生有肤浅的认识文字的表面内容进入到深度的思考维度,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逻辑和哲学。
二、 圈点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种文字的视觉感触过程,比看电影看电视剧等阅读更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足,难以及时地捕捉文字中的关键信息,迅速生成丰富的画面,所以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长时间的坚持阅读。而圈点批注是用符号来标注所阅读的内容。比如:用“○”圈出字词句甚至语段,用“.”点在字下;用“∥”标明朗诵节奏、停顿或段落层次;用“?”表示疑问,如在阅读中标出文段中难以理解的句子。用“*”标明重点注意,如标注阅读中重要的关键词,关键字多音字假音字等。用横线或波浪线标明精彩句或重点语句,通常是在段首、段末或是有特殊用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等。用“①②③……”标明段落、次序、层次。
因此,拿起笔来进行圈点勾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有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深刻领悟作者真实写作目的。这是圈点批注的重要意义所在。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圈点批注。在阅读第一段内容是可以在“腾云驾雾”的下面画“.”重点符号,后来增加对腾云驾雾词汇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于文字的印象,然后在旁边引导学生利用腾云驾雾造一个句子。
在阅读第一段内容的最后一句“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在“真的”下面画“.”重点符号,标注“突出作者当时喜出望外激动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在旁边简单地描写令自己兴奋的一件事。
在阅读第二段的内容“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在“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下面画波浪线,旁边批注“比喻句”,水池下面划重点符号,在旁边写上“本体”,宝石的旁边写上“喻体”。再写出“比喻的作用是形象地表达了水池的五彩斑斓”。“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是一个连续的排比句,用具体能感官的实物让学生能够感知更多形象的水池样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类似的排比句。如“天上的星星闪耀着明亮的光辉,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颗颗明亮的小眼睛穿连起来像一个圆形的大喇叭,像一个微笑的娃娃脸,像一个会飞的蜘蛛侠”。
在第四段内容中写“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可以在旁边标注“设问句”。这样的一问一答,通过设问来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在抽象的文字前面产生新的疑问和思考,然后给出答案时,使人一目了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写出这样的设问句子。
参考文献:
[1]吴洋.“圈点批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7.
[2]徐玉琴.圈点批注,体验反思,拓展延伸——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论[J].文教资料,2010(35):51-52.
[3]魏金平.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法的指导[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6:3.
作者简介:
李富丽,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