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宁市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与效益分析

2019-06-27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310007陈刘浦马文君

新农村(浙江) 2019年6期
关键词:环沟田面田块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310007)线 婷 周 凡 陈刘浦 马文君

浙江省海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 (314400) 钱 伦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我国各地养殖的重要经济虾类之一。据调查,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2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112.97万吨,总产值2685亿元。

稻田—小龙虾共生模式是指通过在稻田中开挖环沟,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养殖小龙虾,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实现稻、虾双产双收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目前全国稻田—小龙虾种养共生模式约850万亩,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70%左右,可实现水稻亩产500~600千克,小龙虾亩产80~100千克,稻田亩均综合效益提升258%左右。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湖州等地开始示范推广稻田—小龙虾共生模式,至2018年底全省推广面积已达1.6万亩。其中,海宁誉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即3—4月放虾苗、5—6月种水稻、8—9月再补放一批种虾。3—6月是小龙虾主要生长期,6—9月为水稻生长期,10月初收割水稻后再灌水养虾。该模式效益明显,对推广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1.模式技术

(1)田块选择 稻田—小龙虾“369”共生模式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强的田块进行小龙虾养殖。

田块面积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上百亩皆可,面积以大为佳。

(2)田间工程 主要是开挖环沟、加固田埂、设置防逃设施等。

一是开挖环沟。以5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沿田块四周开挖环沟,根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SC∕T1135.1—2017) 要 求 ,开挖面积占比在10%以下。环沟面宽3米、底宽2米,深度为1.5米左右,并留出4米左右宽的机械便道,便于农机设备进入田间,基地环沟面积约占总面积6%~8%。

二是加固田埂。利用开挖环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原有田埂,逐层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80厘米,埂宽1~2米。

三是设置防逃设施。设置防逃防盗设施,进、排水口应安装防逃围网;主要路段安装防盗监控设施和防盗铁丝围网。

四是改造进排水系统。对进水渠道及排水沟渠进行加固加高,进水管口用80目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五是其它设施建设。可视田块具体情况,配备安装微循环增氧设备,用于环沟增氧及改善水质环境。

(3)小龙虾养殖管理 主要是做好投苗前的准备、苗种选购、饲料投喂及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工作。

一是投苗前期准备工作。消野除杂工作,加水至田面20厘米。3月在田间和环沟中种植伊乐藻,总量占田块面积的30%左右,夏季水面设浮框移栽水葫芦,面积约占田块面积的30%;肥水培藻,培肥水质。

二是苗种选购与投放。3—4月投放小龙虾苗(苗种初始规格约6克∕只),每亩投放25千克。8—9月视存塘情况,每亩补放种虾20~30千克。

三是饲料投喂。可在环沟内设置食台,方便观察小龙虾摄食情况以调整投喂量。春季4—5月为小龙虾生长旺季,主要投喂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均衡丰富的配合饲料,按虾总重的8%~10%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为主,投喂量可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夏秋及冬季小龙虾摄食量减少,且主要以稻田中浮游生物、嫩草为主。因此,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可采取隔日投喂方式,冬季则基本不投喂。

四是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治。小龙虾病害防控重在预防,加强水质调控,减少疾病危害。日常水质调控,每半月每亩用生石灰3~5千克均匀泼洒,调节水质。

五是捕捞。捕捞方式采用地笼捕捞。根据存塘情况,3—4月成虾和虾苗均可捕捞出售,一般起捕至6月;后续根据小龙虾长成规格和存塘情况适时适量起捕。尽早放苗、尽早起捕,既有较好的卖价、又能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4)水稻种植管理 水稻种植主要是做好前期准备、稻种选择、水位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一是前期准备。5月中下旬,待大部分小龙虾收捕上市后,缓慢放低水位至露出田面,剩余小龙虾随水位降低进入环沟当中;田面采用旋耕机翻耕。

二是稻种选择。结合小龙虾生长规律,选择种植周期短、抗倒伏及抗病害能力强的早稻品种(如沪早软香1号、嘉优中科3号等),以适应稻虾共生模式。

三是水稻种植。5月下旬至6月初种植水稻,保留较宽的稻株间距便于小龙虾在田间穿行活动。

四是水位控制。水稻移栽前1个月左右,可视具体情况逐渐降低水位,使小龙虾汇聚到沟内,便于集中捕捞和水稻移栽;种稻后逐渐提高水位,使田面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7月中下旬降低田面水位适当搁田,以促进水稻根系深扎避免倒伏;9月中下旬逐渐降低水位,便于水稻收割,同时沟内水位也应逐渐降低至8—10厘米,促使小龙虾进洞。水稻收割后,加水至田面水深20~30厘米,稻茬经水淹及微生物作用后可作小龙虾饵料。

五是病虫害防治。合理设置水稻种植密度保证小龙虾活动空间,以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不使用化学农药,可采用昆虫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法进行防治。

2.效益分析

浙江誉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核心区面积540亩,2018年实现小龙虾亩产122千克,平均规格35克∕只,售价40元∕千克,小龙虾产值4 880元∕亩;水稻亩产稻谷446.5千克,创建了“誉安”大米品牌,售价10元∕千克,水稻产值3125元∕亩(稻谷出米率70%);稻田亩均产值达8005元。扣除生产成本3350元(包括田间工程改造、苗种、稻种、肥料、饲料、人工等费用),亩均利润4655元。相比于周边常规种稻稻田平均效益,增收达4535元。因实施了生态种养,年均减少化肥使用量55千克∕亩、降低农药使用量80克∕亩,下降比例分别达到84.6%和100%。

根据试点对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综合种养排放尾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模式实施以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生态效益显著,符合现代生态优质循环农业发展要求。

海宁市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试点于2017年、2018年分别作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现场观摩交流会”和“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的现场交流观摩点;探索建立的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已获得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评选的2018年度全省“绿色发展好模式”称号。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已多次进行宣传报道,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环沟田面田块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