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探

2019-06-27徐明刚罗彤彤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315200

新农村(浙江) 2019年6期
关键词:服务社教养街道

徐明刚 罗彤彤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小镇,下辖10个社区,户籍人口6.6万,60岁以上老人14932人,占户籍人口的21.9%,高出全市0.4个百分点。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挑战,成为了本地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1.老年教育与服务的主要问题

一是多头管理,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没有设立专门的统一管理机构,老年教育主要由老干部局、老龄委以及教育部门等几个部门多头推进和管理,而为老人服务则由民政部门负责。以招宝山街道为例,辖区内的老年大学由区老干部局分管,老年电视大学则由区老龄委分管,社区老年教育则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社区负责开展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容易各自为政,许多涉老服务资源互不相通,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年教育和为老服务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机制缺失,社区老年教育与服务保障措施不到位。社区老年教育与服务作为一项非营利性社会福利事业,财政投入应该是其主要的经费来源。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门并没有社区老年教育与服务的专项经费列支,许多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是通过社区教育中心、各社区自筹举行的。经费问题直接制约了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也是导致当前老年人对社区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三是“教”与“养”分离,老年教育内容开发存在局限性。老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简而言之,“教”服务于“养”,“养”融于“教”,这既是老年人教育与养老之间的关系,更是开展老年教育的本质所在。

2.“教养融合”服务模式的基本做法

(1)成立老年服务协调组织

“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运作,既需要政府主导,又要依靠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为进一步推动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实现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互通,街道成立由街道副主任牵头,“新三宝”服务社(街道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年大学、金生怡养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卫生院和各社区相关负责人等参加的协调组织。主要职能是管理辖区内所有老年人信息、机构信息和社区为老服务信息;调研区域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发社区老年服务项目;协调并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为老服务资源等。

(2)创建老年服务与协调中 街道于2015年筹建老年日间料服务中心——“新三宝”服社。“新三宝”服务社定位为整个街道的老年服务综合体和老年服务协调中心,总投资达1700多万,目前筹建工作已基

本完成,并顺利进入运营阶段。“新三宝”服务社集“教育”和“养护”功能于一体,内设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场地,配备专业的设施设备,同时有专人负责管理,老年人在服务中心可以接受老年教育和养护服务。在老年教育方面,服务社与社区教育中心对接,利用社教中心的师资,借鉴老年大学的运营模式,开设老年教育课程,为老年人提供养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等特色教育,同时向老年人开放书画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供老年人自主学习。在养护方面,服务中心开辟了可供百余人使用的老年食堂专区,方便老年人用餐,并通过设置日间照料床位,探索和尝试“嵌入式的托养照护模式”,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的机构式服务。

此外,“新三宝”服务社通过对接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了社会上的为老服务资源,并通过将这些资源辐射到社区服务站和居家老人,从而实现了老年居民需求信息与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解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3)按需制定为老服务项目 打造全方位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是“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最终目标。社教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将整个老年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养(自理)阶段、助养(借助)阶段和护养(介护)阶段。

根据“三阶段论”,社教中心尝试在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处在学养阶段的老年人身心状况良好,并且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这部分老年群体,社教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街道范围内建立了“1所老年大学——街道老年教学实体班——10个社区老年电大班——n个老年自主学习圈”的四级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其中,街道老年实体教学点设在社区教育中心和“新三宝”服务社,开设了包括戏曲教唱、家庭绿艺、科学养生、智能手机等10多门课程,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的老年教育服务。

“助养”和“护养”阶段的老年人生理机能有所衰退,不能长时间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因此志愿者上门助读、伴读成为一种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通过如“温情伴老”等项目,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读书、读报,陪老年人聊天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此外,对于那些生活已基本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社教中心计划通过一些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来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生老病死。

(4)协调辐射为老服务资源 “教养融合”把“教育”与“养老”看成是同一个“老年服务”问题。将其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里看,模型如下:

横向表示“精神文化”和“照料服务”养老服务层面的两个方向,纵向表示“社区中心”和“专业机构”在提供教育和养护服务层面的两个方向。如果由专业机构来提供老年教育和服务,那么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精品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专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但却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相反如果仅由社区来承担老年教育和服务的责任,虽然能解决更多人的教育与服务需求,但在精品化和专业化方面不能达到老年人的愿望,这也正是造成当前老年大学报名排长队、敬老院人满为患的痛点所在。通过上连专业机构,下伸各户家庭和老年人的方式,“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能够兼顾精品化与广泛性、专业化与普惠性的平衡,满足更多老年人群多样化的需求。以“新三宝”服务社为中心,各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通过社区服务站获取老年人的需求结果后,与相关群体咨询并签订服务合同,之后将各项服务分派给各个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则负责老年服务的分派和提供,同时将老年人需求变化信息和服务接受情况及时反馈。如此循环往复的“教养融合”老年教育与服务模式,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让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扩大社区老年服务的覆盖面,同时也能动态跟踪老年人的需求变化,及时对各项为老服务项目作出调整,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3.“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

(1)缓解了当前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困境,提高了老年教育覆盖率 街道实施“教养融合”老年教育与服务模式已2年有余,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固有认识,并通过采取学校、社区、组织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老年教育下伸到基层,辐射到老年群体,从而实现了老年教育在精品化与大众化、专业性与普惠性之间的平衡,提高了老年教育覆盖率。据统计,2015—2017年全街道接受老年教育的人数(含区老年大学在读)分别达到了5523人、5623人和5773人,老年受教育人口占辖区60岁以上老人比重分别达到38.2%、38.9%和39.9%以上。

(2)提升了社区老年服务能力,有效突破了居家养老瓶颈 自2015年街道开展“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以来,社教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多样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目前,街道已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社区老年人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形成了“1+10”社区老年服务模式:1,是指成立一所街道老年协理服务中心——“新三宝”服务社,既是社区老年服务综合体,同时也负责统筹管理和组织分派街道内各项社区老年服务工作;10,是指下辖的10个社区均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为本辖区老年居民提供养老服务。“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是基于本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和老龄化状况做出的一种创新探索,在政府、社区、社教中心、专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前提下,不仅拓展了为老服务范围和领域,丰富了为老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升了社区的为老服务水平,更是突破了目前居家养老需求与服务功能不相匹配的难题,推动了居家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推动了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注重整合社会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企业、医院、老年学校、养老机构等组织以“政府购买”“合同外包”“公益委托”等形式来承接社区老年服务项目。目前,街道联合各参与主体已成功推出六大类为老服务项目,分别是:“老年用餐”“便民家政”“医疗保健”“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温情伴老”“健康讲堂”。每类服务项目都包含了若干个不同的养老服务内容,老年人可根据自身需要组合定制各类服务项目。“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实践,不仅有效地实现了街道内老年人需求与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的成功对接,解决了老年人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求,而且通过转变传统养老观念,培育、拓展养老市场,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推动了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服务社教养街道
铜梁首个渝小集农村综合服务社开业
热闹的街道
教养方程式
走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流转之路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河北省委常委梁滨视察“乡村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