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企业盼更公平的政策环境
2019-06-26齐力
齐力
3月1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见面会邀请了来自全国的部分环保领域的企业家与业内专家共议如何重启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
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企业中占比很高,当下如何激发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成为热点话题。为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在此次会议上呼吁,要减少国有、外资、民企的标签化,给予民营企业更加公平的政策环境。
据了解,“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是环境商会自2013年起,每年在“两会”之前准时举办,今年已是第七届。此次会议上发布了《关于激发市场活力,提振产业信心的倡议书》,及分享了环境商会提交全国政协会议的4份提案:《关于保障环保PPP项目稳定开展的提案(初稿)》《关于保障垃圾处理产业稳定发展的议案》《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水服务费支付(初稿)》《关于进一步加快环境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提案(初稿)》。
环保产业增速放缓,企业家希望有稳定预期
2018年以来,环境产业增速放缓,尤其社会资本对于环境行业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企业融资环境紧缩过快,融资成本急升,并在融资领域遭遇了股债双杀。
赵笠钧认为,行业发展遇挫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叠加。宏观方面,货币政策趋向稳健,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监管加强,资管新规实行,环保企业过去通过举债迅速扩大规模的资金拉动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业政策方面,财政部加强了PPP项目的规范化运行,对于不规范或不适合的项目进行清理,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企业发展方面,近几年以PPP模式运作项目的企业,资本负债率过高,在今年进入还债高峰期面临较大压力。
具体表现在,一是证券主场融资总额变小。根据首创证券数据显示,2018年环保板块总体市值缩水约45%,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增大。二是债券市场遇冷。2018年5月东方园林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仅募得5000万元接近流标事件之后,行业整体融资环境急转直下,信用等级遭遇金融机构的隐性下调,企业再融资压力普遍加大。部分前期过度举债扩張、风险控制能力弱的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昔日明星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如凯迪生态、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到期债务无法清偿。在个别民营环保企业债务违约之后,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和环保行业的债券认购持更为谨慎的态度。三是行业营收预期下降,亏损企业增多。从公布2018年业绩预报的68家环保上市企业经营情况看,半数利润增速为负,整体呈下滑态势,工程类亏损企业较多。从事垃圾发电的盛运环保,累计逾期债务超过36亿元,2018年预亏约25亿元;主营生物质发电的凯迪生态,逾期债务达100多亿元;煤炭清洁利用为主业的神雾集团年利润预亏14.9亿元左右。
赵笠钧分析认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初始资金需求大,回报期长,收益相对稳定但较低,市政环境项目存在普遍的地方政府费用拖欠现象,加大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财务风险,更易导致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另外,我国环境治理对于行政手段依赖度过高,缺少市场化经济手段的调节。过去几年环保行业处于发展黄金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过热和市场失衡,部分企业盲目冒进溢价收购,一些企业急于扩大市场份额,风险防控意识不足。超低价投标等不规范竞争行为,形成了行业收益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
此外,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也对行业深入市场化改革有所影响。比如,在税收方面,2015年增值税新政实行后,环保行业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累计约占污水、垃圾、危废处理费收入的4%—7%,造成利润率本就不高的环保企业盈利大幅下降;环保行业细分程度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技术产品目录等没有及时更新,新型创新性环保技术产品无法获得支持。
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认为,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与应对风险能力直接挂钩。去年环保行业动荡较大,不少企业甚至伤筋动骨。近年来由于环境治理政策多为政府主导,市场化政策实施相对滞后。“在市场环境中,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诉求便是:公平、公正。民营企业并不需要更多的特殊政策,只要给予企业家对未来确定性的预期,与其他国有企业公平的政策环境,我们便有信心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赵笠钧说。
环保行业加速转型,提升创新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重启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环境商会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近几年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大,应该带来大市场大格局,这对环保行业来说是新的起点,要建立新的规则,因此要重启市场化改革。
据测算,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35万亿元。我国环境治理需求巨大,面对社会消费升级对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要求,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短板还有待补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尚需落地。按照相关机构预测,完成蓝天保卫战、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等行动和计划,环保投入需求将超4万亿元。
赵笠钧表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刚性的投融资需求,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形成长效资金的持续投入机制。环保行业民企数量众多,在创新环境治理服务模式和形成产业新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和创新力量,应加强产业资本和政策性基金等长效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绿色产业发展。他呼吁:“可通过再贷款支持绿色环保项目的措施,解决环保行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减少国有、外资、民企的标签化,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政策环境,以及重启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
近期由生态环境部与全国工商联共同发布《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旨在着力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认为,2018年以来,环保产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需要实现进一步整合,加速从“小而散”的状态转向“大而强”的格局。
不过,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表示,在经济转型和环保产业升级期间,企业个体将面临经营风险和市场波动的持续挑战。行业洗牌和产业分化格局加速,具有特定核心产品服务的优势企业应加强战略协同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强综合竞争力,携手拓展市场,分摊风险实现长足发展。他认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引入国资企业,结合多方技术、工程、资本、设备等优势实现互补,共同开拓全球环保市场。
骆建华也强调,对于企业来说,环境行业不能光靠资本创新、还要靠技术驱动,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而这也意味着企业自身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在走出“寒冬”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