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动笔训练的优化策略

2019-06-26吴晓雯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动笔生字内容

吴晓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动笔训练,是检测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实践运用的主要方式,也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只有将听说读写有机整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到实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我们在这十分钟内获得一定的收获。

一、 “备与给”:把挤走的时间“抢”回来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整体实践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听说讀写应该整体推进,不能厚此薄彼。不能一味地在文本的理解感悟、朗读分析上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忽视学生动笔训练的安排和落实,甚至是象征性地在课程快结束时的几分钟时间内进行动笔训练。由此,我们就要重拾对动笔训练的重视,使动笔训练时间得到保证,效果落到实处。

1.有备而上。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设计有关动笔训练的内容,有备而上,减少动笔训练的随意性。对动笔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预先安排,与听说读的训练等同起来,充分认识动笔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有效实施。在课堂实施中简明目标、简要内容、简练方式,将听说读写训练进行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高效的教学,让动笔训练的设计在课堂上得到实现,确保10分钟的训练时间。

3.有机穿插。动笔训练时间的分配上能够考虑分散,笔者认为2—3次为宜。随着教学过程,把动笔训练有机地穿插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低段年级可以把生字书写分散为几次完成,以免长时间集中书写生字带来疲倦感。高段年级可以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句式训练、写话练习,多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和机会。

二、“趣与新”:让冰封的时间“活”起来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动笔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动笔训练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动笔训练的内容,创新一些反馈展示的方式,为动笔训练增添一些色彩。

1.丰富动笔内容。在动笔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作这些尝试:(1)记录精彩表达。学生的课堂表述中,往往有或思维独特,或文采飞扬,或严谨严密的表述。其他同学记录这些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2)拟定发言提纲。小组讨论前,每位同学先把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简要地写出来。这是对问题认真的思考,使自己的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更有利于相互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吸收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能有效地避免小组讨论中的“一言堂”现象。(3)写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如要求学生评论写法、点评人物、分析情节等),可以让学生先写一写再说,学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整理思路。

2.提高讲评趣味。在动笔训练的反馈展示上要创新一些做法,如:评选最美生字活动。学生在书写生字后由小组推荐本组最好的生字,通过实物投影参加全班的评比展示。教师借机落实省小学语文学科建议中的要求,提高反馈讲评中的趣味性。又如“我当小老师”,在学生写完批注后,不仅让他进行口头汇报,还将他的课本进行投影,既能反应思维的过程,也能评价其书写的质量。

三、“减与导”:使有限的时间“实”起来

语文阅读课堂上“说得多,写得少”“重说轻写”的失衡现象,无形中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1.实在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保证动笔训练的时间和质量,与课堂作业的完成相结合,使“课堂作业课堂化”,才能真正地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的要求。

2.一举多得。学生作业的完成和反馈如果都放到课堂教学环节之外,等课文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再重新花时间来讲解,指导学生完成,显然是低效而不科学的。因此,把课堂中的动笔训练与重点、难点作业的指导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在课内完成提供保障。

阅读教学中学生动笔训练,完成书面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课堂精彩”和教学流畅而漠视。应该在学生动笔训练上进行精心地研究,既保证动笔的时间,更提升动笔的质量。在保证“读”的基础上,把“听说”控制住,把“写”挤进去。在动笔训练的形式、内容上进行创新设计,确实发挥这10分钟的作用,减轻学生的课余作业负担,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动笔生字内容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斯诗私塾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生字变身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