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世间情为何物

2019-06-26宋维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情感作文同学

宋维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文章写作直接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的,理应为广大学生所欢迎。但综观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有隔靴搔痒之空,华而不实之假,老虎吞天之大的问题存在。学生们苦于“无路可走、无话可谈、无情可抒”,继而东拼西凑、东拉西扯、应付了事;教师则苦于学生们的“虚情假意,忸怩作态”。如何才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为作文路上干渴的学生们献上一杯清茶呢?现将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的感慨记录于此。

案例背景:

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教育话题。而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不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不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审美、感悟等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应承担起这一重任,“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探索、发现并赋予生命个体以新的生命。布鲁纳在谈到发现法时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亲身体验和回味,丰富情感生活,形成内驱力,才能触发生活的感悟和心灵的交流。

案例描述:

(一)提出疑问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减轻初三阶段的复习压力,我从初一年级起,就时常和学生们谈作文写作。分为学生习作分析、经典文章重温、典范例文吸纳三部分,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讲评、师生共评多样教学形式。

这一天,我刚刚对上次话题作文总评,一名同学站起。

生:既然是文体不限,为什么写成小说、记叙文的文章得分不高?

师:这要看写前的构思。小说对构思的要求高,内涵要深刻,常常涉及对社会深层次的思考,经常是“十年磨一剑”“增删五次,披阅十载”,风险极大。

生:那记叙文呢?

(我拿过他手中的文章)

师:就以这篇说吧。你只是将一个故事叙述完满,结尾处作了议论并加以升华,而没有注意到的记叙文重要特点——以情动人——怎么能感染读者?

(这名同学颇疑惑地看着我)

生:什么是“情”呢?怎样才能以“情”动人呢?

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被学生问起,要求仓促之间回答的确很难,且很容易架空。我想:“为什么不请同学们来谈一下他们的见解呢?这样既有利于理解又可以教育其他的学生。”

(二)问题探究

(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情”字,让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我,不知从哪里下手,我便又加了三个字“为何物”,这时他们立刻活跃起来)

生: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

同学们畅所欲言,但范围很狭窄,仅仅围绕书中的关于爱情名句来选择。看到这里,我立即插话:“难道‘情只是‘爱情吗?除此之外还应有哪些情感呢?”

“人间第一情——父母情、师生情、朋友情、爱国情、思乡情……”

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看到这里,我说:“由此可见,‘情就是情感,是我们对人、事、物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是我们对周围的一切的心理感受。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感受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没有了情感,更不会有同情,憎恨、怜悯、包容、宽恕、关爱之心。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关爱的心,宽容的心,知耻的心。”

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莫让我们的心灵沙漠化”。(同学们一起鼓掌)

(三)深入开掘

我接着说:“不但人有情,凡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都有情,同学们可曾记得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贺敬之《回延安》中‘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还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黄鹂》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古人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言:‘以我观物,情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不都说明了情感并非只是人具有,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自己谈谈。”

一名学生说:“我在《读者》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新疆某地缺水。一送水车途经此地,突然跑出一头牛,拦住水车,任司机怎样踢打都不離开。司机认为它是想讨水喝,就盛一碗水放在它面前。 它哞哞地叫了几声,从山坳中走出一头小牛。小牛有滋有味地饮水,老牛用舌头舔着小牛,眼里满是温情。司机被这一情景感动了。”

“司机为什么会感动?”。

“因为老牛为子求水。”

“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感动你?”

“老牛求水不顾踢打和小牛饮水时老牛的舐犊之情。”

我继续说:“这在作文写作中就叫作——细节描写(同学一起回答)。细节见真情啊!同学们,可曾注意到当我们每个星期五回家时,父母为我们忙碌的身影,准备了一桌子的菜,他们忙着为我们夹菜,甚至忘了自己吃;可曾想过这可能是父母节约一周才准备出来的;可曾注意到父母头上的白发,额间的皱纹;可曾注意倾听他们一遍遍地唠叨;可曾注意过我们返校时父母望着我们的目光和身影……这些都是细节,我们把它如实写出来,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让他们阅读教材《秋天的怀念》中描写母亲的部分,他们几乎都受到感染,有的女同学眼中噙着泪水。当我再一次问“情为何物”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情在我心,情即心灵的触动”……

案例反思:

1.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关注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关注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凸现个体生命情感,加强语文的生命关怀意识。将生活与生命融进作文写作中,在个体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寻求对自然、社会的共鸣,感悟生命活力。

2.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必须突出情意活动。语文教学是针对人的教学,而人是能够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自主发展的生命体,所以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获得发现的兴奋感、成就感,这样不仅能激发个体的聪明才智,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

3.作文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深入探究问题——阐述见解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讨论、思索,并能够结合书本和实际拓展学生的个体认识,形成个人独特的感受,靠自己的切身体验或阅读体验,将主体的亲身感悟融会到生活当中。

4.教学活动要求老师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及时对学生的兴奋点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到与教师的互动学习中。同时,为了能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开放性、多元性、积极性的学习平台,要砥砺自身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猜你喜欢

情感作文同学
情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