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9-06-26邱国良

现代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升级岗位智能

邱国良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逐渐开始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导致众多岗位出现了人才稀缺的情况。一些企业缺少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从而使得智能制造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较大困难。在进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时,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前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得智能制造人才满足前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新需求。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实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制造行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支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01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案,并且将工业化及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提升前的产品质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变前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制造从此开始在互联网基础上实行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及发展,将生产过程由单一的流水线模式逐步转变为个性化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对于前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相关操作。为了适应生产行业的发展,我国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培养产业升级转型及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方式需要进行改变,不但要培养具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及适应智能生产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要结合智能制造的要求进行长期探索及实践,以形成独特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在智能制造中,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互联网工作的经验,掌握智能化的工作技术,从而实现高效、创新的工作方式。

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及发展性素质。劳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进行智能制造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因此在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法要得到改善,从而培养出与时代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1.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在智能制造发展的趋势下,技术性的专业人才要结合互联网来进行操作,并且熟悉产业链、创新管理及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专业的智能制造技术,满足智能制造结构升级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智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现,众多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并没有结合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也没有分析企业智能制造岗位人才需求现状,这就使得众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不具备新型产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尤其是无法满足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及工艺创新等多方面的需求,这就使得大多数的技能人才在毕业之后就要重新开始进行学习,掌握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内容与实际岗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情况。在进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时,要结合特色人才来进行,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逐步出现时,智能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整个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对接,并且满足企业智能制造岗位能力的需求,实现人才的超前发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节奏,要优于整个产业升级的步调。但是从目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节奏严重滞后于整个行业的升级情况及需求,也没有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升级来进行人才培养,一些3D打印技术及机器人等新的技术体系逐渐开始融入在产业中,但是却没有在相关教学课程内容里出现。所以,传统的制造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转型的需求,在几年之后,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从整体上来看智能制造人才的供给严重落后于整个行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总体上缺乏创新性及前瞻性。

3.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升。智能制造行业在现代管理及信息技术上进行了转型及升级,成为了新的制造模式,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才培养的方式及传授的内容。但是,从大多数学校的制造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来看,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取传统方式来进行,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整个学校的师资组成结构不合理,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践双方面的指导。一些实训教师的基础能力薄弱,无法进行专业课的讲授,而一些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却无法结合实践来进行教学。另外,在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时,学校并没有结合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合作实训基地,教师对于技术的理解也不够,缺乏创新意识,这就无法满足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

三、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路径

在智能制造行业逐步升级转型时,要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进行改革,逐步改革深化智能制造教学方式,并且对目前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从根本上重视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满足整个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1.学校需要完善目前的教育体系,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我国制造行业而言,技术进步是重要的因素,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提供支持,因此对于教育体系而言人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技能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培养,使得人才结构逐渐向上层次方向进行转移,这就对于前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使得人才结构与前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专业人才需求。

2.在进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时,要深化前的校企合作机制。对于学校而言,与企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了解普通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就无法具备设计及决策的能力,同时也无法了解前智能化生產环境的变化情况。智能制造人才对于智能生产系统无法了解时就不会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智能化生产发展的情况下众多生产系统都十分复杂,同时设备也相对昂贵,学校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生产环境的建设,因此需要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深化双方的合作机制,从而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3.在进行智能人才培养时,需要对前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构,逐步渗透职业核心素养。在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化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进行了改善,但是仍然需要一线的工作者,人与机器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在人与机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独特的能力来适应新的环境,并且通过自身的基础知识来应对复杂的智能制造岗位工作,因此,在智能化工作环境下,专业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岗位能力,从而能够与机器之间达到合作的关系,掌握相关的软技能,并且掌握基本的智能制造素养,因此在进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时,要注重课程的开发,以智能制造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重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整体的岗位技能。

但是在进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时,不应该脱离相应的工作环境,而是应该结合智能制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化开发相应的课程,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在进行智能人才培养时,要深入整个智能制造行业来进行了解,建造相应的课程平台及专业模块,从而将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与课程体系之间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智能制造专业能力。需要将生产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来打造创新型的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及服务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工厂的方式以教学为导向承接企业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岗位能力及综合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总之,我国逐渐向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并且以此为核心开展了科技改革及产业改革。在我国智能制造业逐步升级转型的过程中,相应的岗位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前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改变前的教育体系、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智能制造学习及实践的机会,才能符合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课题: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矩阵理论视域下高校‘大思政格局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YBA005]

猜你喜欢

升级岗位智能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回暖与升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