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絮团养虾场幼苗阶段零换水添加益生菌的效果分析

2019-06-26黄经献

中国水产 2019年6期
关键词:弧菌换水益生菌

译/黄经献

凡纳滨对虾是沿海非常重要的养殖物种,近年来由于病害、水质等问题导致养虾场损失惨重。为了减少损失,养虾场开始在生物絮团系统中养虾。这种系统通过限制水交换为养殖品种营造良好的水环境。通过严格管理不换水,在养殖系统中积累有机物和营养物促进微生物菌落生长,多样化微生物稳定了系统,比如转化微生物产生的氮化合物,维持水质、提供营养,通过降低饲料消耗比,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生物健康状况。近年来,高密度养虾场开始应用微生物群落,然而相关研究非常少。益生菌包括一些潜在的有益菌作为饵料添加剂被使用。水产养殖过程中,微生物群和养殖物长期接触,物种与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相互作用。Verschuere发现水产养殖添加益生菌的新功能,比如影响养殖水中微生物菌落和水质量。有报道称益生菌能促进酶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实验室可控环境结果显示非常有效。但养殖场中环境每天变化,动态环境、自然界微生物等影响益生菌效果。在养虾场很难频繁地进行可控的生物鉴定,结果不可靠。因此一些养虾场应用的益生菌与自然菌群的效果差异缺乏有效评估。我们探索方法来评估有益菌在提升有益细菌数量、水质和虾生产参数等方面的功效,评估两种商品化益生菌对养殖场异养、弧菌、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零换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期间沉淀物、含氮化合物和生产参数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对生物絮团养虾场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材料及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实验在墨西哥锡纳罗亚高密度养虾场进行,该公司在生物絮团系统中养殖凡纳滨对虾,90天可达10g/尾~12g/尾,包括30天零换水、60天少量(每天3%~5%换水量)换水2个阶段,整个养殖过程添加益生菌。为避免换水过程外界菌落影响,本实验选择零换水养殖阶段在70m3池塘中进行,建立3个处理:添加益生菌的PB1、PB2和未添加的PBN,每个处理3个平行。PB1添加菌类(杆菌、乳酸、乳杆菌、酵母菌)和当地微生物群,各占50%;PB2中添加由一种微量元素混合物(稳定剂和促进生长的酶,各占50%)孵化的益生菌;对照组PBN应用当地自然的微生物群,包括传统的生物絮团系统,未添加益生菌。

(二)益生菌的应用

利用2个有效容积1000L的生物反应器培育菌落,通过底部增氧保证充分通气。盐度为33~35的海水首先用5μm纱网过滤,然后用次氯酸钠消毒,12小时后硫代硫酸钠中和。生物反应器按照1kg/m3用量注入糖浆(有效含量100g/m3)作为碳源,同时加入一种微量元素混合物。益生菌在(30±3)℃水温下培育36小时。在这种条件下异养菌密度能达到80×106CFU/mL~120×106CFU/mL。PB1、PB2池塘在养虾前6天注满,PBN则提前1天注满水。自加满水起,PB1、PB2每3天注入70L益生菌,PBN不接种益生菌。

(三)养殖环境

实验选取同一个公司培育的12天凡纳滨对虾仔虾,规格为7.3mg/尾,以500尾/m2的密度投入长方形池塘中养殖,池塘体积约70m3(20m×3m×1.17m),塘底用高密度聚乙烯覆盖。9个实验池塘置于塑料大棚中(图1),自然光照,采用100Hp/Ha鼓风机充气,气头放入池底,保证氧气充足和固体颗粒悬浮。投苗前6天添加过滤(5μm滤孔)海水,用含35%粗蛋白的饲料喂养,投喂量为虾体重8%~20%,每2小时投1次料。每个池塘每天投入数量不等的糖浆,使每个池塘C:N比保持为12:1。

图1 生物絮团养虾车间

(四)水质监控

每6小时测1次水温、溶氧,每天测2次pH,每周测1次盐度。每3天用沉降测定管测沉淀物,沉降标准为20分钟。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每周测1次。每个池塘取250mL海水,沉淀后取上层水进行以上指标测定。总氨氮采用水杨酸盐(8155)法测定,亚硝酸盐通过重氮化作用测定(8507),硝酸盐采用镉氧化还原法测定(8171)。

(五)生物絮团细菌测定

每3天从每个池塘3个位置均匀取水样,然后在养殖场实验室分析测定。PB1、PB2养虾前6天投入益生菌开始监测。PBN从开始放入虾苗起进行监测,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每个实验池取3份水样接种。第1至第30天监测活异养菌,样品(30±2)℃温度下在海水琼脂中培养(24±2)小时;同时监测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汁糖培养基中培养的弧菌。第15天至30天,监测在海水氧化剂中培育的氧化细菌,培养期在(30±2)℃温度下持续7天~10天。

(六)虾生产参数

在生物鉴定结束时每个池塘取样测算对虾生长速度、成活率和饵料系数。特定生长速率参照Biswas法测定。

特定生长速率=[结束时生长体重(g)-起始体重(g)]/生长周期(天)

(七)数据分析

假设当量(卡方检验)和平均方差被判定,水质参数、细菌密度、存活率、最终体重、特定生长速率、FCR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另外,如果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则采用多重比较的图基检验分析,数据采用Statistica8.5.1软件处理。

二、结果

(一)水质变化

实验池水质变化相似,所有实验池无显著差异。溶氧变化范围5.22mg/L~5.59mg/L,水温32.4℃~32.7℃,盐度35.3~36.8,固体颗粒2.53mg/L~3.12mg/L,pH6.8~8.3(表1)。总氨氮最高含量出现在第15天,PBN、PB2池塘分别达到2.48mg/L和2.51mg/L,养殖末期降至1.49mg/L~1.61mg/L,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表1)。所有实验组亚硝酸盐随着养殖时间而增加,平均为4.45mg/L~5.63mg/L,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表1)。实验开始时,所有实验组硝态氮均为1.0mg/L,随后上升,整个实验期间,平均达17.77mg/L~18.77mg/L,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表1)。

(二)细菌种类

为测定数量趋势,细菌浓度转化为Log。所有实验组活异养菌随着养殖时间而增加(图2a)。第1天在PBN浓度比PB1、PB2低。但从第6天开始直到实验结束浓度相似(图2a)。弧菌群落被分为黄色和绿色,黄色随着养殖时间而增加(图2b),但绿色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图2c)。

把实验期分成3个阶段:第1天(开始期)、第15天(中间期)、第30天(结束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间差异。活异养菌(VHB)第1天在PBN浓度为0.1×106CFU/mL,PB1浓度为0.7×106CFU/mL,PB2浓度为0.4×106CFU/mL,存在显著差异。随后的不同实验阶段活异养菌浓度差异不显著,其中第15天时浓度为3.3×106CFU/mL~4.2×106CFU/mL,第30天时浓度为38.2×106CFU/mL~65.3×106CFU/mL(表2)。氨氧化细菌(AOB)两个实验阶段浓度差异不显著,第15天浓度为1.1×106CFU/mL~1.6×106CFU/mL,第30天浓度为53.7×106CFU/mL~79.8×106CFU/mL(表2)。黄色弧菌(YVLB)不同实验阶段浓度差异显著,第1天浓度为0.9×103CFU/mL~2.4×103CFU/mL,第30天浓度为35.5×103CFU/mL~107.1×103CFU/mL(表2)。绿色弧菌(GVLB)不同实验阶段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第1天为0.023×103CFU/mL~0.22×103CFU/mL,第30天为1.67×103CFU/mL~4.23×103CFU/mL(表2)。

表1 PBN、PB1、PB2养殖过程中水质参数(平均数±标准差)

图2 活异养菌、黄色弧菌、绿色弧菌数量与时间关系

(三)虾生产参数

最初虾苗规格为7.3mg/尾,养殖结束时平均体重为1.44g/尾~1.54g/尾。个体生长速度为1.43g/尾~1.53g/尾,特定生长速率为14.03%/天~14.17%/天,存活率为85.0%~92.37%,饲料转化率为0.83~0.98,不同实验组虾生产参数差异不显著(表3)。

三、讨论

表2 活异养菌、氨氧化菌、黄色弧菌、绿色弧菌各阶段浓度变化

表3 凡纳滨对虾养殖30天后生产参数(平均数±标准差)

实验期间水质参数(pH、溶氧、盐度、水温)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用水标准,平均值和以往报道相似。当零换水或少换水时,养殖系统中有机物积累促使异养微生物浓度增加,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进行繁殖。本研究结果如预期,异养微生物整个养殖期一直在增加。

实验开始时,与PBN相比,PB1、PB2微生物浓度最高,但自第6天起,实验组PB1、PB2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PBN异养菌的出现是水中自然存在的原因,通过添加糖浆及有机物积累促使浓度增加。实验结束时微生物浓度为38.2×106CFU/mL~65.3×106CFU/mL,Yuniasari和Ekasari评估了凡纳滨对虾孵化期添加益生菌的效果,研究发现整个养殖期细菌数量自第1天的1×104CFU/mL增至第25天的100×106CFU/mL,另外细菌浓度添加组和对照组是相似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异养菌浓度变化趋势与Burford等研究结果是相似的,变化范围为36.4×106cell/mL~50.6×106cell/mL。

整个硝化过程中包括细菌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本研究中采用的养殖培养基可以保证氨氧化数量统计的精度,微生物在养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它们可以把总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养殖结束时,氨氧化细菌浓度达53.7×106CFU/mL~79.8×106CFU/mL,结果与预期相似,因为硝化细菌依靠含氮化合物增殖,这些氮化合物是由异养菌产生。对一个中等密度养虾场硝化细菌产生研究发现,密度达到10×106cell/mL~100×106cell/mL的细菌种类包括假单胞菌、硝化杆菌、亚硝化螺菌,研究过程采用了分子探针技术,虽然由于某些原因数据没有可比性,但指出了养殖水中存在高密度的悬浮颗粒和含氮化合物。本研究发现存在硝态氮,尽管没有监测到,但应当存在亚硝酸盐氧化细菌。这个结论是基于以前学者研究的整个消化作用进程。

弧菌广泛存在自然海水中,也出现在养虾过程中。这种菌可以引起水生动物各种疾病影响养殖生产。本研究发现在养殖过程中,黄色弧菌浓度逐渐增加,弧菌的高浓度和水体中有机物高负荷有关,这种现象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普遍存在。PBN组养殖末期,黄色、绿色弧菌浓度都比较高,分别达107.1×103CFU/mL、4.23×103CFU/mL,但和添加益生菌组相比虾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弧菌的数量和Luis-Villaseñor报道类似,该学者发现在凡纳滨对虾幼虾生物絮团养殖过程中弧菌密度为1.57×104CFU/mL,高于Brito等报道的0.4×103CFU/mL~2.20×103CFU/mL。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是在养虾场70m3池塘中进行的,不像其它实验在可控的小水体中完成。当细菌群落平衡被打破,弧菌成为条件致病菌。而病原菌与生物絮团系统微生物相互作用或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本实验养殖30天时,在PB1、PB2和PBN组中,弧菌与异养菌比例分别为0.19%、0.06%、0.22%,与上述抑制效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添加益生菌没有提高虾生产参数,养殖密度为160尾/m2时,特定生长速率与实验室获得的数据(15.7%/天~20.3%/天)相比要低,但存活率(86%~93%)相似。养殖密度为1200尾/m2时,本研究获得的特定生长速率数据比育苗阶段(11.1%/天~11.4%/天)要高,但存活率(97.4%~99.5%)相似,结果显示特定生长速率与养殖密度有关,与存活率无关。一些报道宣称益生菌的使用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也有报道说没有明显效果,甚至滥用益生菌对养殖生物、生态系统有负作用。本实验中PBN组含有益的微生物,零换水促进益生菌增殖。实际上大多数生物絮团实验方案不添加益生菌,但需要做大量工作分析自然微生物的种类及在系统中的作用,Martínez-Porchas和Vargas-Albores称养殖系统中细菌种类及在微观世界功能仍然不确定,因为大多数环境中繁衍的细菌99%以上的种类是不易被培养的,所以微生物种类无法利用传统技术鉴别,这是本实验的局限,但结论对粗略评估商业养殖条件下的细菌群落提供了支撑。

四、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与对照组PBN相比,实验组PB1和PB2通过添加不同成分益生菌,没有对养殖水质量、虾生产参数产生显著影响。总之,PBN条件下可以培养出异养细菌、硝化细菌和弧菌型细菌,这些细菌的密度与添加益生菌实验组类似。

猜你喜欢

弧菌换水益生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水培植物霎换水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辽宁省大菱鲆源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下)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自动换水
浅谈对虾外塘养殖中的弧菌问题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