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菱鲆源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下)
2021-09-24郭欣硕徐小雅黄萍萍
郭欣硕,徐小雅,黄萍萍,关 丽,罗 靳,郭 楠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2.弧菌的鉴定结果
将分离得到的202株弧菌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PCR)的方法分析鉴定出21个弧菌种类,其中有45株分析鉴定结果为弧菌属,详见表4。分离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的检出占弧菌总数的33.7%,在总菌群中占的比例最高;托兰宗弧菌、溶藻弧菌、鱼肠道弧菌、嗜环弧菌、灿烂弧菌也均有检出量,分别占到6.4%、4%、5.9%、5.9%、4.5%;哈维弧菌、副溶血弧菌、缓慢弧菌、大西洋弧菌、巨大弧菌等也均有检出,但数量相对较少。对202株弧菌的鉴定表明,葫芦岛地区养殖大菱鲆应重视优势弧菌的病害防治。
表4 辽宁葫芦岛地区202株弧菌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3.弧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总体感受性
目前世界上对水产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弧菌病,据报道,弧菌侵染范围广的案例已经很多,涉及人工养殖和野生鱼。本试验经过分离鉴定,从202株弧菌中选取了86株弧菌,并对8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各种抗菌药物对弧菌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区间及药物的敏感率、耐药率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供试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总体感受性各有不同,恩诺沙星MIC偏向分布于0.1~3.13微克/毫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敏感率为100%;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MIC偏向分布0.1~25微克/毫升,敏感率分别为93.0%、48.8%;氟苯尼考MIC偏向分布于0.78~100微克/毫升,敏感率为64%;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MIC分别分布于1~512和1/0.2~512/102,最小抑菌浓度相对集中在1~32、1/0.2~32/6.4,敏 感 率 分 别 为83.7%、77.9%;甲砜霉素和氟甲喹MIC值分布具有相似性,最小抑菌浓度相对偏高,耐药率分别为52.3%和57.0%,表明弧菌对两类药物的敏感程度较低。
图1 弧菌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
表5 抗菌药物对弧菌的MIC值区间及敏感率、耐药率结果(n=86)
三、讨论
在大菱鲆养殖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养殖环境的恶化、致病性弧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导致了弧菌病害的发生。同时,养殖鱼本身的抗病性下降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及时防控和及时用药可以有效减少养殖鱼的大面积死亡。大菱鲆弧菌的耐药性试验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大菱鲆弧菌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分离鉴定结果,弧菌广泛存在于该地区养殖的大菱鲆体内,不同大菱鲆养殖场、不同日期均有检出,春季和秋季分离出的弧菌数量比夏季多。在分离培养出的202株弧菌中,大菱鲆弧菌的检出率最高,托兰宗弧菌、大西洋弧菌、嗜环弧菌、鱼肠道弧菌、灿烂弧菌、溶藻弧菌,巨大弧菌、缓慢弧菌、哈维弧菌、细小弧菌、副溶血弧菌、轮虫弧菌、苜蓿弧菌、弧菌H1309、卡那罗弧菌、异源弧菌、沙氏弧菌等也均有检出。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弧菌种属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其次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而对甲砜霉素和氟甲喹的耐药性最强。
有学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在大菱鲆养殖地区,养殖户常常使用单一药物、渔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当以及耐药菌株通过媒介传播等(乔毅等,2015)。因此,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建议将抑制作用明显的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本地区弧菌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另外,也有一些药物表现出了部分敏感,例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菌株的生长和繁殖。而对甲砜霉素和氟甲喹表现出大部分耐药,说明本地弧菌菌株可能已经对此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使用。笔者认为不合理地使用或者滥用水产药物,不仅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疾病,而且会导致养殖环境中耐药菌株数量的增加,建议养殖者在保证良好养殖环境的条件下,根据药物敏感性及发病症状合理选择有效治疗剂量,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此外,本研究样品采集局限于辽宁省葫芦岛地区,虽然分离菌株耐药性较高,但结果并非代表辽宁省的整体情况,之后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监测普查,广泛地进行取样,提出更科学的、区域性的用药建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