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
2019-06-26牛玉芝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1620
□ 牛玉芝(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 201620)
1、前言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育的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现在倾向于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而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这种渗透式德育因为作用方式的间接性、潜在性的特点,可以有效的避免德育课程的说教可能导致的抵触或逆反心理,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0世纪的伟人毛泽东在 《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的指出了德育与体育的关系。那些德育的目标:培养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会学习有智慧的人、会合作宽以待人的人、会生存能独立的人。体育教学中也从始至终都把这几点作为教学的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有全面、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他们的言传身教,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抓好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德育与体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艺术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艺术类专业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特殊性:教育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比一般专业大学生更加有个性,往往艺术类学生更加注重个体的体验,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集体观念比较淡薄。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性情活泼开朗,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所以容易心浮气躁。又由于艺术学科的特点,学生会很容易受到到一些国内外媒介宣传等前卫思想的影响,因此艺术类院校更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从各方面各学科渗透“德育”显得尤其重要。
选取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四所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师20人和学生700人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学生问卷750份,回收964份。
表1 问卷调查与回收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对德育渗透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入。对“您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德育的内容”这个问题,95%的教师有意识的加入了德育的内容。但“是否将德育内容写入教学大纲或教学日历”仅有55%的教师写入。这说明,虽然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比较认同、重视,但是在备课时能写入大纲教案的比例还不是太高,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仍然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没有将德育的内容、影响贯穿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对“你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吗?”这一问题,64.2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仍有3.1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对“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实践进行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一观点,84.58%的学生持支持态度,认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讲授知识还有实践环节,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学到并运用知识。学生认为在这种实践的情景下,更能接受和理解德育。因此在“假设你的乒乓球技术水平较高,体育老师要求你帮助同伴,你会怎样评价他的这一行为。”这一问题中,94.81%的学生选择支持。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知识技术的同时,对于教师渗透进德育“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表示认同和接受。
3.2、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落实情况
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 “体育教学融合德育对教学的影响非常有利”。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渗透的德育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70%)正确的价值观(55%)集体主义思想(40%)和规范的社会行为(40%)。这说明,体育教师非常肯定德育与体育的联系,也能在体育教学中设定一定的德育目标,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最注重并有意识在教学中渗透的。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正义感责任感的体现,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在集体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课堂常规设置中,由谁来领取上课要用的器材,课程结束谁来收拾上课用到的器材,体育教师可以做一些安排,让同学们有服务集体的意识。在一项集体项目的教学比赛中,比如篮球或者排球比赛中,应该怎么配合打更加有利于集体取得胜利,而不是主张个人主义,不合作,这样也不会取得全队的胜利。输了球也不能怪罪某一个队员,应该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集体主义观念,避免了个人主义倾向,尤其对于艺术院校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来说,在体育集体比赛过程中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学生问卷中“你在体育课上除了学习运动技能外,还希望得到以下哪种收获?”其中“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占69.4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占63.54%,“锻炼良好社交能力”占57.49%。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关于德育渗透的效果持一致态度,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最看重的。“你能感受到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融入了哪些德育内容?”合作意识占58.79%集体主义思想占56.63%责任意识占52.88%。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人都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因此善于合作,重视集体,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渗透着合作因素,集体主义因素。例如足球运动中传切配合、交叉掩护配合、二过一配合等技战术,无不体现合作以及集体主义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的内容,比单纯的说教更加容易被学生感知和领悟。
表2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渗透的德育内容
“在德育方面您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更多吗?”95%的教师选择了“有”,说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进行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挖掘。100%的教师选择在学生面前注重自己的着装和言谈举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身作则,立德修身。教师对自己着装言行的规范,以及对课堂常规的要求,都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纪律性,良好行为规范的教育。上课时着装的要求,师生问好的要求,请假制度的要求,这些无不渗透着规范教育、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规范意识的教育也是良好品质形成的标准。学生问卷中 “你认为在下列哪个体育教学环节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好?”63.4%的学生选择“体育老师树立良好形象,以身示范”,说明对审美有更高要求的艺术类学生跟教师的观点保持一致,认为教师以身作则,着装言行规范,对学生起了很好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
3.3、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德育的重视情况
调查问题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对德育效果的重视程度”有20%的教师回答“不重视”,25%的教师回答“比较重视”。说明有一半的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还是传统思想占主导的,片面重视运动技能和技术,忽视了教学中其他因素的存在。在问题“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中也得到了验证,这一问题80%的教师选择了“运动技能、技术”、“运动参与状况”占最高比例,选择“思想品德修养”仅占40%。正因为有些学校对于体育教学评价中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仍然是以运动技能水平为主,对于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其他意志品质方面的评价都非常缺乏。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的渗透是认可的,从思想上认为是重要的,但是实际运作中仍是忽视的。与体育教师的交谈中也了解到,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动作要领,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对于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比较随意,没有章法,也很难获得实效,所以对于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就很难用定量的东西来完成。
表3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着眼点
4、结论
将德育渗透进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对大学生全身心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调查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对于如何实施德育渗透以及教学目标中德育的评价都没有很明确的措施,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异,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德育内容评价不完善,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有待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