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9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中高校体育文化相关论文研究
2019-06-26马思远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 马思远(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1、前言
“学术论文是用专业系统的知识讨论或研究某一具体问题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对过去一段时间发表的与某个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学术研究的侧重点和薄弱点,能够帮助后来的研究者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定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足见其重要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大学图书馆网站作为检索资料来源,以高级检索中主题检索加精确的文献来源为方式,只选取知网中的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曾用名《体育文史》)、《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研究》(曾用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为参考对象,以主题词“校园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大学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为专业名词进行广泛检索,共得到时间范围在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文章106篇,除去4篇有关“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文章外,本文以筛选后剩余的102篇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研究。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四川大学图书馆查阅中国知网(CNKI),选取知网中的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Excel2010软件对检索到的102篇关于 “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研究重点和薄弱环节提供数据支持。
(3)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检索到的102篇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有关“高校体育文化”文献资料的发文量与期刊分布分析
对2000-2019年19年间知网中的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统计得知:2000-2019年间共有102篇关于 “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总体数量不多,平均每年发表5.36篇。可能是由于中国举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面影响,在2003-2008年间发文量最为集中,5年间发表有关 “高校体育文化”文献资料共54篇占比过半。2010年之后,体育类核心期刊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文量进入低谷,一直都在平均水平线一下徘徊。但经笔者研究发现,在2010年之后,研究者们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出现了比较研究、指标体系研究等。而且,对指定地区的“高校体育文化”,以及个别案例的“高校体育文化”的分析有所增多,而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有所减少。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侧重点的转变。
在2000-2019年19年间知网中的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发文量从文献期刊的分布来看(见表1),除《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没有发表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的文章外,其余14家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都不同程度的有发表相关文章。其中《体育文化导刊》以27篇的压倒性优势占据发文量榜首;由《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改名的《体育学研究》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分别刊发相关文章19篇和14篇位列二、三名;发文量前三甲的期刊共刊发相关文献资料60篇占比59%。发文相对集中,一方面说明期刊都有着自己清晰的价值定位,编辑在审稿用稿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侧重,同时也说明研究者在投稿时对各期刊是比较了解的。而在体育专业领域非常关注的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只在2004年和2010年各刊发1篇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让人不禁觉得有些遗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者对于 “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如在2010年被《体育科学》期刊收录的《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中顾春先等研究者在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经过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及因子分析的检验,最终确立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众多三级指标,又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在我国中、东、西部共90所高校进行调查汇总结果,设计出一整套指标设置科学、严密,易于实施和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
表1 2000-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102篇文献资料的分布情况
3.2、有关“高校体育文化”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和领域分析
通过对102篇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得知(见表2):在2000-2019年19年间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研究方向和内容非常庞杂,研究者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影响因素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的深入研究。如姜志明等在2010年通过对比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提出改变传统观念、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进行创新性改革等具体思路。
但是,专家学者谈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问题,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建设方案。如王志明在2014年通过对高校师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从贯穿“文化本位”思想、发扬教师参与典范、化整为零,降竞设众、发展体育社团、拓展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节、拓展外向资源、搭建各高校之间体育文化平台、协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方面,拓展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新途径;杨玲2015年提出了以“教师引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其次,专家学者对“高校体育文化”给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论述也是相当丰富,可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给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对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不畏挫折,坚持到底,快速适应并融入社会。
表2 2000-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102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分析
3.3、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的基金支持和课题项目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中无基金支持的文献有65篇占比约64%,有基金支持的文献有37篇占比约36%。且有基金支持的文献中有24篇是在2010年之后发表的,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相关研究重视程度的转变过程,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毕竟前文已经提及有关“高校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在2003-2008年间发表是最为集中的。2010年之后,体育类核心期刊关于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文量进入低谷。在2010-2019年期间共发表45篇,却有一半来自政府部门的基金支持。在有基金支持的文献中拥有国家级项目支持成果有17项占比38%,拥有省级项目支持成果有28项占比58%,拥有其他项目支持成果有2项占比4%。
4、结论与建议
4.1、取长补短,加强不同地区对比研究
近代体育发展的比较好的欧美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组织模式,高校体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具有明显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体育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借鉴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建设多元化的高校体育文化。同时,也要发现国内高校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比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地区差异,结合自身,取长补短。
4.2、实地调研,解剖体育文化优秀个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优秀的高校进行专门研究,发现其成功的经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往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太少。发现国内外优秀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案例,充分解剖其之所以成功的各方面原因,抓住其本质,推广其经验,使得其他高校有所借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作出贡献。
4.3、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整理研究当中,笔者发现,对于发扬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建多元化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较少。现在高校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项目绝大多数是由西方传入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不乏一批优秀的体育项目在进行加工整理之后是可以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竞赛或表演的。研究者可以更多的关注此方向的研究,为中国的文化自信,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