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

2019-06-25刘玉琴

新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厕所校园德育

刘玉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成长是一个不断获取经验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有了丰富的经验,才会拥有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成为一个有能力、被需要的人。

我觉得,经验的获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体验。知识是他人的经验,主要来自书本,其次是他人的话语。而体验,则是每个人的亲身经历。

书中的文字无论多么深刻,他人的语言描述不管有多精彩,但之于我们,总觉得好像缺少一点什么。究其原因,在于书中的文字或他人的感受与故事,都不是我们的生活。

是的,没有身临其境,未曾亲身经历,就无从感同身受。没有触摸过的事物,自然找不到感觉,也来不了情感。

但是,生命有限时无限,在时间的长河里,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世界之大人之渺小,你不可能经过每一条河流,到达每一座山峰,更不可能走遍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为了获得关于月球的知识,我们不需要也不必更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登上月球。所以,书中的故事或他人的说教,虽然并不关于我们,但都是人类的经历以及与人类相关的知识,它可以丰盈我们,武装我们,助我们成长。

这些间接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明白过往、理解未来,让我们在远行的路上少走弯路,找到方向和力量。正因如此,光谷实验中学一直在倡导阅读,推崇师生多与名家交流和对话,在校园内建有“物外书吧”,开展“101读书会”“相约星期一”班主任论坛和“帮学课堂星期三”等活动,每学期有“帮教育”论坛,每年有“帮教育”年会,等等。

除了间接的经验和知识,人更多的是在亲身体验中成长。为此,2019年春开始,“帮教育”注重“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强调活动与体验,主张生活的本质是感觉。

对于教师来说,认真备课是一种体验,之后才会有完美的课堂。否则,教材的编写再科学,别人的教案设计再巧妙,倘若我们不假思索地照搬和照抄,没有半点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也只是一种照本宣科。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学习是一种体验,之后才会有好成绩。否则,学生无论有多聪明的大脑也是枉然。正如谚语所说,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才会理解和明白。这种“做过”,就是一种个人的真实体验。

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和对他人话语的理解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将这些间接的知识转化成我们的能力与智慧,其实,德育更需要体验。

說起德育,我们认为德育几乎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当我们提出“帮教育”并坚持“教育是一种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的帮助”时,我们还提出一个“互助德育”的概念,认为“德育是自省与互助”。其中“互助”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其核心体现在人格即“人”的平等,而“自省”意在成长是一种自我的体验与感受。

在“帮教育”活动中,“互助德育”将德育分为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教育和理想教育4个层面,提倡“低起点、小步子、有方向”,将“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12个字作为德育的起点,“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16个字作为德育的朝向,强调德育要在活动中生成、在体验中成长,逐步实现德育的“自省”与“无痕”。

德育起点的界定是很重要的。在“帮教育”看来,德育的起点应当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比如,“互助德育”将“讲卫生”定义为“不往地上扔垃圾”,因为“扔”是动物的行为,去掉了这种行为便可以成为“人”。所以,倘若一个孩子不肯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他就应当接受批评和惩罚。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环境卫生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是厕所。在校园里,厕所往往也是学校的卫生死角。

我没有去过日本,但研究过“厕所”一词的人可能会发现,日本的厕所是世界上最干净的。网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日本厕所的:去过日本旅游的中国人,会惊讶日本厕所之洁净,如果懂一点日文的话,就知道在日本每一间厕所都张贴了这样一句话:“请大家不要在公厕吃饭!”

文中还说,在中国,公共厕所有多脏,笔者就不赘述了,而日本的公共厕所打扫得简直比美国白宫还要干净,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也不为过。其实,日本人把厕所打扫得如此干净也是有原因的。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有一位大神与厕所有关,被日本人称为“厕神”,传说厕神非常美,管理着生育。所以日本人觉得,只有将厕所打理干净,新生的孩子才会如厕神一样漂亮。

缘于一种敬畏和对美的向往,缘于一种文化的力量,日本的厕所才会成为一道风景。

人是环境的产物,会受到文化的熏染,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虽然中国还没有形成好的厕所文化,但在我们的校园,可以创造一种向上向美的厕所文化。

一直以来,光谷实验中学呼吁学校厕所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人文化,但这种“厕所四化”的行动和文化仅停留在管理层面,对学生和清洁工只是一味地强调和要求。多年来,我总觉得我们在厕所环境卫生的提升行动中,好像缺少一股劲。

后来我发现,我们缺少的是体验。从2018年春起,我们将校园中六十多个厕所的绿化、美化、净化及文化布置还给班级、交给学生。我们先是一种担心,而后是一阵惊喜。

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太丰富了。除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绿植,手抄报也进了厕所,还给每个厕所配有个性化的主题文化,如“实中四季”“时间的朋友”“青春八(1)”等。于是,一种看得见的正在消失的文明在校园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与教育和校园生活关联起来。

当你亲手布置了一个空间、创造了一种美,我想,你一定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创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作品。在创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坚信体验的力量: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

记得上周末,一个校长会在实中召开,会后,几位女校长临走时对我说:“马校长,你们校园的厕所太美了!” 我告诉他们:“这都是学生的作品,是学校放手让学生体验的结果。”

猜你喜欢

厕所校园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未来猫厕所
厕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记得上厕所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