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学生形成中的同伴因素

2019-06-25何欣容

新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琪小文小叶

何欣容

小学时,小琪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其中英语长期不及格。进入初中后,小琪和小祥成了同桌。小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人见人夸。

一学期后,小琪的成绩不仅进步了,而且还位居班级第一,超过了小祥!最关键的是,小琪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不喜欢学习转变为喜爱学习,由磨磨蹭蹭变为积极主动。

小琪为何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小琪说:“因为小祥是我的同桌啊!”

小文和小亮也是同桌,小文的入学成绩在班级前10名,而小亮是班级倒数第一。一学期后,小文的成绩已经下滑到班级中等了。小文妈妈不得不找到班主任,说:“请给小文换一个座位吧!”

原来是因为小亮太好动了,他在课堂上很难安静坐着,遇到善于管理课堂的老师,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一旦遇到比较温和的老师,小亮就会到处找同学说话,或者故意制造出一些笑点来扰乱课堂,严重干扰了小文的学习。

上述两个案例,一个呈现的是同桌的正面影响,一个呈现的是同桌的负面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小郑和小叶是同班同学,因为小郑的家长和小叶的家长都是班级家委会成员,所以两家人逐渐熟悉起来,小郑和小叶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连上厕所都会同进同出。

实际上,在刚入学时,小郑和小叶的区别非常大。小郑父母对小郑的要求比较高,小叶父母对小叶则比较溺爱;小郑比较内向,小叶非常外向;小郑言行规矩,小叶玩世不恭;小郑犯错后很紧张、很愧疚,小叶犯错后则天不怕、地不怕;小郑爱学习,小叶应付学习……总的来讲,小郑是比较懂事乖巧的学生,小叶则是吊儿郎当的学生。

然而,一年后,小郑几乎完全和小叶一样——

在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小郑的成绩由入学时的班级第一下滑到了二十名开外;在课堂上,小郑不服从数学老师的管理,还顶撞数学老师;小郑还偷偷地骑着家里的摩托车到高速上去玩……

班主任察觉到了小郑的变化,找他谈心,小郑这样说:“我非常佩服小叶,他活得特别轻松。”

下面,我们来分析小郑的变化过程。

根据小郑的家庭情况来看,小郑父母对小郑的要求比较高,小郑因此可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叶表现出来的轻松随意,正是处于压抑和逆反状态的小郑所缺乏的,于是小郑顶礼膜拜并付诸行动。不得不说,小叶的不良思想,与小郑的逆反心理特别契合,让小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从而“顺利”地被小叶“带”入成长泥潭。

笔者以上述三个案例为依据,探讨问题学生形成中的同伴因素,同时分析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首先,内心不良体验的堆积是问题学生形成的起点。

对小郑来说,家长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郑内心的压抑和逆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压抑和逆反越积越多。

此时,班主任可以做什么呢?

建班初期,多数班主任都会及时采集学生信息,以便初步了解学情。在采集学生信息时,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性格、家庭类型、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供学生或家长选擇,以便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应约谈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确认及预判,并想好解决方法。

其次,同伴关系的确立预示着问题学生形成的端倪。

一般情况下,同伴关系的确立意味着思想观念的认同。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那些建立同伴关系的学生,正是找到了思想观念上的“相同尺码”,并在无形中接纳了彼此的相互影响或者来自某一方的主导影响。

比如,班主任发现平时乖巧懂事的学生与爱捣乱的学生成了同伴,就要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同伴,判断哪一方是主导方。如果发现爱捣乱的学生是主导方,就要立刻把乖巧懂事的学生拉回来。

也就是说,班主任一方面要敏锐地发现班级存在的同伴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客观分析这些同伴关系形成的原因,并给予受影响的学生更有针对性的点拨,减少不良影响。这种“拆分”策略适合应用在同伴关系形成初期。

再次,转化原有问题学生是转化现有问题学生的基础。

一旦同伴关系达到了非常牢固的程度,“拆分”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特别是受影响的一方,已经在牢固的同伴关系中获得了“红利”,具备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了。

此时,班主任只能回到问题的源头,对施加影响的一方开展转化工作。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在班级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明确建立同伴关系的目标是“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就受影响的一方的变化与原有问题学生深入交流。

受影响的学生的变化显而易见,原有问题学生对此心知肚明。班主任可以以此为话题,了解原有问题学生的想法,让原有问题学生再次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并分析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请原有问题学生分析受影响的一方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变优秀了,还是变糟糕了?

班主任之所以让原有问题学生分析,是想让双方学生明白:好的言行和坏的言行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通过对受影响一方的学生的对比分析,让原有问题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当前的样子,让原有问题学生深刻反省,从而督促双方做出改变。

最后,为同伴关系的发展指明不一样的方向及提供可行的平台。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同伴双方应该都认识到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对目前尴尬的情况有了具体了解。此时,他们拥有改变现状的心理需求,需要班主任的具体帮助和真诚鼓励。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了解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他们指明共同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提供一些正面同伴关系的案例,以增强他们改变的信心。

同伴,主要是指年龄相仿,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的人。而同伴关系,则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及相互协作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原因,与同伴的良好交往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伴关系可以弥补家庭等一些关系的缺失,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成长。

猜你喜欢

小琪小文小叶
随蒲公英—起飞的女孩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田鼠号汽车
风铃
风铃
和司机抢饭碗
五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