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力伤人的老实男孩

2019-06-25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松老实归因

马志国

在大家的印象中,小松是个老实甚至窝囊的男孩,谁也没想到他竟把同学打得浑身是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天午饭后闲聊中,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取笑小松。小松开始装没听见,可那个同学没完没了地取笑。小松忍不住回击了几句,于是,矛盾升级了,那个同学就说更难听的话取笑他。晚饭时,那个同学见到小松,旧话重提,继续取笑,并且威胁小松,如果不服就出去单挑。这两次冲突都被其他同学劝住,暂时平息了。

到了晚上,大家睡下了。可是,小松怎么也睡不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气愤。正在这时,他看到桌上削铅笔用的小刀,这一下子刺激了小松的神经。冲动之下,他拿起小刀就朝那个同学下手了……反应过来的小松和同学都吓坏了。小松赶紧“自首”,去报告老师。幸好那个同学只是皮外伤,没有生命危险。

虽然小松反击情有可原,但是,如此暴力实在太危险了,如果再次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校责令小松回家反省。在反省期间,家长带他来接受心理咨询。

心理解析:极端的心理自我防卫

陪同来访的是小松的爷爷。小松上小学时,父母就开始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成了代理家长。学校的家长会都是爷爷出席,学校有什么事情需要和家长沟通,也都是爷爷来。老师做过家访,也从来没有见过小松的父母,每次都是爷爷奶奶接待。这次,出了这样的事,学校紧急联系家长,也只见到了小松的爷爷,因为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一时回不来。

这一情况,让我意识到小松的问题比较复杂。

小松的爷爷是位朴实的老人,一个劲儿检讨:“都怪我们没管好孩子。孩子父母都不在家,我们平时总是教育孩子别惹祸。这孩子也算听话,平时挺老实的,从来没打过架,有时候被同学欺负都忍着,不知这次是怎么回事。”

坐在我面前的小松非常自责,非常害怕:“我知道错了,我下手太狠了,往后我要坚决避免这样的行为……”

心理咨询需要的不是检讨。我引导说:“马老师知道,你平时是个老实的孩子,这次怎么差点儿闯了大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我态度温和神情平静,小松迟疑了一下,开口说:“这回是我太生气了。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大家瞧不起我,有的还欺负我。爷爷奶奶总叫我别惹祸,所以我怕惹麻烦,平时都不敢反抗。可是,这次那个同学太欺负人了,所以我就……”

“你是说,这次太伤你的自尊,让你受不了了?”

“是啊,我再老实,再好欺负,也是要面子的。”

不难看出,小松之所以出现暴力行为,是因为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这种暴力行为是一种极端的心理自我防卫,是为了维护心理平衡,维护自尊心。这种暴力行为虽然不可取,但不是简单的懲罚处分就可以杜绝的,需要给予心理疏导。

如果仅仅是进行简单说教,讲讲暴力行为的危害,谈谈情绪调控方法,则治标不治本,很难奏效。很明显,小松问题的实质不是暴力倾向,而是怎样面对被人取笑,以及怎样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抓住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心理对策:完善自我,赢得尊重

于是我问:“事已至此,你是怎么想的?”

小松态度很诚恳:“不管怎样,要避免这样的暴力行为。”

“怎样才能避免呢?”

小松的态度是:“以后一定能忍就忍。”

忍,也是个办法,却不是积极主动的办法,更不是治本的办法。小松伤人的最初动因,就是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取笑。小松面对别人的取笑也不是没有忍,但是总有忍不住的时候。因此,光靠忍耐别人的取笑不是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不让别人取笑自己。

怎样从根本上避免被别人取笑呢?这就涉及对问题的归因。对问题的归因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外归因,一种是内归因。一个人被人取笑,被人瞧不起,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有外因,也有内因。恰当的内归因能促进自我反省,从根本上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首先需要引导小松进行恰当的内归因,促进他积极地改变自我。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那个同学为什么取笑你?”

“他就这样,经常取笑我。”

“取笑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他谁都取笑吗?为什么经常取笑你?”

“他就爱取笑我,因为我老实。”

“不是老实的人都会被人取笑,被人取笑往往还有自己的原因。你说呢?”

“我学习不好,大家都瞧不起我。”

“人的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好坏,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也不一定都被人取笑。你们班上成绩不好的同学都被人取笑吗?”

“主要因为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就不好好学习了。”

“怎样不好好学习,都表现在哪里?”

“上学迟到,上课睡觉,不写作业,还有违纪。老师经常批评我,同学们也瞧不起我。”

不难看出,小松在班上是个不被人尊重、自己也不自重的人。不自重是他经常被人取笑的内因。所以,接下来的关键是引导他开始学会自重。于是,我们的对话继续进行:

“现在,对自己被人取笑这件事,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别人取笑我,是因为我自己表现不好。”

“这样看问题很好。生气打架不是办法,消极忍耐也不是出路,最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呢?马老师知道这样一个中学生,他成绩比较差,自己不努力,同学瞧不起他,老师想帮也无从下手。可是,当他通过努力成绩渐渐好起来之后,大家看他的眼光变了,老师对他有信心了,同学们也开始关注他,没有人再瞧不起他,直到他考入大学……”

小松的语气中有了力量:“我知道了,要想不被取笑,就得严于律己,争取做一个好学生。”

随后,我们就如何控制情绪和改变自我,讨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临别,小松的爷爷也表示,要帮助孩子改变自己,从自我做起,来赢得别人的尊重。最后,我明确建议,希望孩子父母多回家看看孩子。

大约两三个月后,小松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我,说自己有进步了,别人也不再取笑自己了,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事情就是这样,别人瞧不起你,嘲笑你,怎么办?你得瞧得起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有了这份自尊自重,别人才会尊重你,敬重你,甚至愿意帮助你。

一个老实的男孩,为什么动刀伤人?追根溯源,是他作为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

说起留守儿童,我们通常想到的是父母外出,留在农村的儿童。不错,在我国农村确实有大量这样的留守儿童。但是,留守儿童的实质特征,不在于留在农村还是留在城里,而在于因父母外出工作留给祖辈照看。就是说,凡是父母不能尽养育职责,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祖辈照看的孩子,都可以说是留守儿童。

我们注意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自律不严,学习不好,不爱说话,冷漠,自卑懦弱,孤僻,缺乏爱心,心理抑郁,消极悲观,冲动易怒,暴力,等等。留守儿童的表现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老实懦弱,要么打架斗殴。这是为什么?

亲情,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能量的源泉。由于父母离家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心理能量,况且,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境况往往也不太好。因此,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自卑。同时,由于家庭疏于管教,留守儿童的学业及行为都容易懈怠懒散,因而在学校中不被重视,不受尊重,也就更容易自卑,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懦弱。

留守儿童的自卑,会让他们心理上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又很容易表现出过度的自我防卫心理。于是,面对人际关系,他们老实窝囊的背后,也就容易反应过于敏感,引发过度的心理自我防卫。在这种过度自我防卫心理作用下,这样的学生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引发激烈的反抗,表现为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小松这次动刀伤人险些闯下大祸,就是源于这样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关注。

首先是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关调研和宣传,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其次是家庭的关爱。家庭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给留守儿童理应享有的父母之爱。一是尽量避免和孩子长期分离。孩子的成长不光需要钱,更需要亲情。所以,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与孩子长时间分开。外出打工,可以就近,可以时常回家,甚至可以带著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二是创造条件增进和孩子的联系。不论把孩子留给谁,也不要忘了你是孩子的父母。实在不便回家,就让电话来传递亲情。

最后是学校的关心。学校和老师应该而且也能够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

一是间接的关心。所谓间接的关心,就是增进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促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尽可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关心。比如,有些学校和老师不仅与留守儿童的祖辈保持联系,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有些学校和老师还通过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促使孩子父母或者回到家乡打工创业,或者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者经常与孩子保持电话联系。

二是直接的关心。所谓直接的关心,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增进与留守儿童的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这样,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扰,了解他们的心理波动,进而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关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就前面的案例来说,如果老师能够给予小松特别的关心,就可能意识到他作为留守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就可能理解他的自卑心理,进而理解他自卑背后强烈的自尊心,理解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如此,老师可以给予他必要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帮助他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同时,引导其他学生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猜你喜欢

小松老实归因
不老实的蝙蝠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谁在说谎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穷人的平安路
打工老鼠
开门
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