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的努力(创作谈)

2019-06-25哑石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丛生感受力心智

哑石

谈论自己的写作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说些有点硌人的内容,便很容易滑向带点傲慢意味的自我申辩(其实,没有谁在攻击你的写作),但如果所谈温润如玉,又实在没有动笔的必要(除了能满足所谓还在写作现场的虚荣)。也许那些诚恳的大牛人,可以在谈论中做得好一些,不过,那也许只是将“冒犯”做得不露声色吧。对于我等于写作而言还在途中甚至困惑丛生的的人而言,难道可以假借习得的点滴技艺,将自己伪装成已洞悉了写作的根本秘密的人?

我时刻警惕自己哪天突然冒出这样的信心。这不是说当代汉语新诗场域中没有激动人心的部分,相反,在我看来,一些杰出的诗篇和诗人,已经将汉语新诗的成色和可能,提升到了足以对抗时间的高度。只不过这一面,总是不能较为清晰地被人认识,看上去,它仿佛愿意与诗坛热闹的“喇叭型”(比音量高低)绩效考核相隔膜,甚至远离。极有可能,大多数时代都是这样,所以,多年来,我几乎养成了近于本能的一个习惯:多多打量同行者的努力,真心琢磨下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回头看过去一年,我欣喜地发现:这个“本能”,依然在身上良好运转。

接下来,回想过去一年,便是丛生的困惑了。一整年都过得不爽。为什么不爽呢?大约是感觉我们这儿太冷了。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这与写作有莫大的关系,不管你是否觉察到,也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想想吧,天如此冷,颇有调调地坚持手写,或用指头鸟儿般弹跳着敲击键盘,无论采用哪种姿势,都会冷得僵手。

有人说:天冷就戴上手套,或者,移步空调房写作嘛。好吧,戴上手套的手指,暖暖的空调房,祝福你们厚厚的棉麻或皮革下捕捉到心电图的微妙与顿挫。某些事,打乱了自己原来对写作的想法和安排(主要是想在诗的表层和深层互文性方面做点小事。它部分保存在某些短诗的组织中,虽然已不可避免地被局部改变了),而为了交待內心的篱笆,交代种种莫名围住的更深的莫名,一年来,我也写了些“臃肿”的诗。

在涉及声音和语用要素的挖掘方面,新诗最前沿的技艺已经深入到针对现代汉语的“细胞生物学”这一层次。依循这条线索,新诗的写作,会发展出怎样的前景?可是,当你意欲让自己的写作能与当代汉语的急迫伦理相称时,困惑又是如此之多。那些具体而恼人的困惑,降临于写作中词语对作者的反向诘问里,一个声音,慢慢浮现出来:如有可能,请尽量强健自己的心智!

诗的努力,一个说法是要为语言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贡献新质。汉语新诗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我们个人的写作,是否与之产生了文明意义上的新的联系和警醒?从一般意义上说,经历过二十世纪民族和人类精神跌宕淬炼的现代汉语,似乎应该为我们在感受力和想象力的综合、生发上提供更多的依持,并从中孕育出劲健而富有弹性的的现代心智。唯有如此,诗,才可以说为人性的希望与文明担当起了一份责任。

过去的一年,自己还在写。如此,只在途中。

猜你喜欢

丛生感受力心智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疫情大考 移动办公变局“丛生”
天梁河
春色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