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若干观点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考

2019-06-25刘伟丁佳鹏彭钦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思考马克思主义

刘伟 丁佳鹏 彭钦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089-02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指导着中国的发展,其思想的唯物性、实践性、辩证性、价值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当今这个科技大爆发、变革激烈的时代同样能为我国现代企业应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以及指导企业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企业管理 思考

2018年5月4日上午10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在中国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的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代表,首都师生代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电视进行了全程直播。之所以如此隆重纪念马克思,是因为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其所代表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指导着中国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

一、生产力发展与企业改革目标

马克思主义观点中的生产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一)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然而,这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我国部分企业的管理中还未得到应有的对待,主要表现有:

1.员工待遇低。《人民网》2016年刊载的一篇文章数据显示,中国最低工资是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这反映了我国一些企业员工的劳动收入在整个劳动分配中的比例还是偏低的。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制造类企业和一些能源类企业,员工因工作环境恶劣而造成工伤疾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群死群伤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2.绩效管理简单化。员工绩效管理原本是包括协调、监控、评估、授权以及提高员工绩效的持续性流程,但是根据某人力资源研究院出具的《2017年中国企业绩效管理成熟度》的报告显示,绩效管理仅限于对员工的监控环节,只做负面激励是国内一些企业绩效管理的显著特征。有些企业没有一份确定的提高员工技能,激励员工职业发展的计划措施,员工长期处于对自身发展前景茫然和技能未得到提升的沮丧中。

3.人才战略缺失。我国早期的企业属于计划经济的组成部分,企业目标和人才获取都有很强的计划性。九十年代中后期很多地方的国企才刚开始改制、职工纷纷下岗再就业,加上此时民营企业也才刚刚发展,人才战略在当时还属于比较奢侈的要求。但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人才战略缺失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希望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制定自己的中长期目标,与此同时,相适应的、前瞻性的人才战略,系统性的考虑企业在选才、育才,用才、留才各个环节的计划措施都需要优先安排。

(二)生产工具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生产工具其实就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我国无论是古代的社会管理者还是现代的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上都有轻视生产工具的情况,主要表现有:

1.使用陈旧的设备。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十分吝啬对生产设备进行投资,习惯使用老旧的设备,有些设备已经远远超过其技术寿命,依靠反复维修来延长其自然寿命。从表面上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似乎都有节俭的美德,但其实本质上是忽略了对生产工具重要性的认识。

2.采用先进生产工具的意识低。据报道,一些国际先进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指导生产,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决策、仓储、售后服务环节几乎不涉及信息工具,不少企业在设计、质量管理环节采用信息工具的程度偏低,更谈不上智能化。目前国际上著名咨询公司给出的方法论、固化的管理文件,过程控制卡等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工具,这些相对于软件更“软”的生产工具需要我国已经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的龙头企业认真对待,考虑是否采纳引进。

(三)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就是劳动的对象,是指在劳动或生产劳动行为里劳动主体所涉及到的一切具体的事物统称。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理论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它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1.供给方面。企业的产品可以分为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但是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依此理论推理开来,企业活动应当尽量减少过程产品,而更多的直接为最终产品服务。最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这些互联网企业非常讲究商業模式,运作方法,但是很多做法却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有直接冲突。以某某共享自行车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本质分析后,我们发现,自行车是自行车制造企业的劳动对象,它实际只是共享企业的生产工具。共享企业的劳动对象应该是共享自行车的运营和管理。马克思认为生产工具并不会自然产生价值,生产工具需要加入劳动转换到劳动对象中才能产生价值。目前实际的情况是,共享企业购买自行车投入到某地后,共享企业的劳动就终止了,而后共享自行车的移动主要都是顾客在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机移动。劳动已经停止,共享企业却希望能够一直提取价值,这种行为就如同早期的一些科学家企图制造永动机一样不切实际。共享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能投提取出生产工具的折旧费已是万幸。

2.需求方面。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价值就是具有特殊属性的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程度。换言之,被需求的程度越大,客体的价值也就越大。一个企业在从事生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身产品的客户在哪里,需求是否强烈,否则,虽然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有企业付出的劳动在其中,但是并没有满足主体的需求,它还是无价值的。这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目的就是要去除我国那些无价值、低价值的产能。同时,我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希望能帮助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找到有需求的主体。

二、生产关系调整与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我们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依此观点,企业想要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工作的关键点。近代各国企业的生产关系都经历了从所有权与占有相统一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两个阶段。我国因为改革开放才四十年,有很多民营企业本身还实行着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靠着自己的兢兢业业与吃苦耐劳经营着自己的企业,但是这种模式是否利于企业进一步朝更大更强发展还有待商榷。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不但走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阶段,而且还根据实际状况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做了更为精细的处理。比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以及华为的全员持股制度,这些都是一些著名企业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这一生产关系的核心进行探索,从而激发企业生产活力的积极尝试。

(二)企业制度

企业的各类制度可以理解为书面化的生产关系,它以文字形式确定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地位、协作方式,明示了企业的导向。一个企业的制度应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短时间内能够做到不仅让各部门勤于自己的内务还能让各部门通力合作,一起为企业的生产目标、生产效率服务;长时间内企业制度还应该有修正机制、弹性机制,拥有能够学习外来先进思想、长期激发员工活力、鼓励员工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企业制度还停留在不能切合自身实际发展阶段、发展前景诉求,或者因为僵化无法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的阶段。

三、矛盾论贯穿企业治理过程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不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容易让企业在光景较好的发展情况下产生麻痹的思想,有意无意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其实,企业内部的生产力和配套制度是一对恒久的矛盾,企业外部随着我国越来越开放,国外先进企业及其产品越来多的进入中国,矛盾的“黑犀牛”已经越靠越近。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不同的企业充分根据自身行业,自身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例如中国近几年发展良好的互联网企业、物流业企业,因其需要和国际巨头竞争,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创新;中国的传统企业除了需要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工艺技术外还需要弥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方面的不足。

(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看问题、看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次要矛盾。前一阵子网上流传在华为近期的内部座谈讲话,有人问任正非怎么看待十几年前说过的“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任正非解释道:“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晚饭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思想…… 。”这其实就是一个优秀企业家面对不同时期处理主次矛盾的例子。

(三)矛盾的對立统一

所谓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指矛盾既相互排斥、分离又相互依存,转化的现象。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存在着产能过剩、外部环境遇冷的情况,这都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我国企业仍然有着国家产业、消费升级、城镇化、第二次人口红利带来的机遇,有着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就为我国一些坚持自主化开发、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一定要有在巨大的困难面前转化思路,寻找机会的勇气与智慧。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先进技术必将极大的激发生产力,引发社会组织变革。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将处于激烈的变革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因其唯物性,实践性、系统性辩证性将继续指导中国应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同时也将继续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思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