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品《骆驼祥子》与韩国作品《浊流》的文学比较
2019-06-25刘小菁
刘小菁
摘 要:中韩两国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联系,当前文学界针对中韩两国的文学作品研究,是中韩的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最具突破性创新钻研力的研究领域。由此对于中韩的文学论坛中相关作品研究具备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针对《骆驼祥子》以及《浊流》两本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骆驼祥子》;《浊流》;文学比较
引言:
《骆驼祥子》的创作者老舍以及《浊流》的创作者蔡万植[1],是上个世纪30年代荣登两国文学论坛,并且引发文学界共同瞩目的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才能收到了各国文学论坛的广泛赞誉。尤其是他们两人的代表作,即为本次研究的作品,更是通过基于独特的视角,特色的观照形式,将作品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市民生活背景及具体境况进行描述,对于中韩两国的文学发展赋予了独特的文学贡献,成为两个国家文学论坛中发展中的现代化作家。
一、《骆驼祥子》与《浊流》之间的关系
(一)相似性关系原因
通过纵观《骆驼祥子》与《浊流》这两部代表作品,他们所创造的人物主体以及主题,还有相关创作方法上都表现了很大程度的相似性[2]。比如两部作品都是针对不同境况下的小市民进行描写,在对于小市民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形象塑造方面,都是基于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以劳动剥削者已经个体劳动者的层面所完成的故事主体形象塑造。在创作的方法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现实主义创作及象征性创作方法,所采用的描写方式都是叙述。中韩两国的社会发展,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对于两部作品的两个创作者,是不存在直接联系性。但是所创作的文学主体,都存在较多相似性。
就其根源主要是中韩两国的发展同样属于东方儒家主义学说,共同存在着文化渊源即文化,从而对两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3]。基于文学观点,中韩两个民族发展存在了一定的相似性,都主张对生活要保持热爱的心态,不断的追求正义重视伦理道德。两个民族存在了一定的一致性,都讲求“文以载道”,比较看重文学方面所呈现的功利性,重视作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追崇。由此作家通常以积极的方式、及自身生活意识来完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两位作家就是在此种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渲染之下,从而具备了积极入世、参与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二)相异性关系探寻
纵观对于两本著作的描述,两个作家所生长环境的不同、经济社会、政治观念的不同,都导致城市的底层市民整体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老舍所生活的环境是寒门,幼年经历较苦,由此对于社会下层的同胞存在熟悉感,从而近距离的观察“苦人儿”绘作体裁。因此《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始终显露了老舍的独具一格的风格。而蔡万植所生活的环境较为富裕,直至后来逐渐贫困,才最终也没能走出贫困生活。作者的自身成长环境相较无产阶级还尚存部分距离。《浊流》这部作品也正是蔡万植构建与读者的认知意识中,连通自身的亲身体验,从而发挥自身的创作想象思维能力,所完成的小市民描述。由此我们进一步的认知了两位作则对于作品创作所体现的不同特色。发现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主题,是直接关乎作者的性格、心态、审美、以及身处社会环境的。
二、《骆驼祥子》相较《浊流》的不同方面
(一)创作主题相较
在这两部作品的创作中,主要描写的就是社会中下层的市民题材为主[5],描绘了活生生的精彩市民世界。在此中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小市民意识的相似性,比如《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悲惨的命运,而相同的《浊流》中丁初凤的悲惨命运,两个人物都是由于父母的小市民观念而造成的。从这两个人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于人性的不公,将婚恋的认知过于物态化,表现了婚恋的观念。其中也凸显了小市民在社会生活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正直,与《浊流》中丁桂凤以及南胜在,都是努力的克服社会浊流的人。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小市民的特有意识认知,以及自身所处当时社会的追求渴望。
(二)人物形象塑造相较
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两部作品存在了一定的相似性,在《骆驼祥子》的创作中,对于虎妞的人物形象描绘,就是一个言语粗鄙为人蛮横的女性代表,通过以挖苦和刻薄的语言,完成对虎妞形象的描绘。在《浊流》的绘作中,张恒宝的描绘是一幅对于丁初风的堕落,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人物塑造,塑造了家境小康具备了浓厚的封建主体特色的剥削者形象。两部作品都统一的表达了这部分社会群体,与个体劳动为主的城市贫民的对立,从而揭露剥削阶级的吸血本质。另外对于个体劳动者为主的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骆驼祥子》中,对于旧社会的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利用祥子的正直转换为堕落,控诉了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城市贫民群体的思想性格弱点。而在《浊流》中,蔡万植通过以城市的贫民为重心,基于传统文化的角度,体现了当时所处的悲剧社会。比如对于丁主事的形象塑造,也揭示了城市贫民思想性格的弱点。两部作品都对小市民的形象塑造加以深化,不断的对小市民的出路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将消极的观念走向经济的观念,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出作品的主体凸显。为中韩两国的文学论坛,都增添了奇异不可替代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李娜.从《骆驼祥子》英译本看中国文学作品的异境之旅[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4):39-43.
[2]李娜.从《骆驼祥子》英譯本看中国文学作品的异境之旅[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4):39-43.
[3]姚春花,黄进.中国文学作品艺术评析——以《骆驼祥子》为例[J]. 作家,2014(8):41-42.
[4]李运博.巴黎洗衣女和北平拉车夫生命悲歌的共鸣——比较研读《小酒店》和《骆驼祥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39-40.
[5]魏平强,贾海刚.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文化变迁——以《骆驼祥子》为例[J].芒种,2015(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