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2019-06-25王世兴
王世兴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还要通过历史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本文针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健词:高中历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教育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是非常巨大的。当下的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与困惑,导致心理上极易产生矛盾。虽然逻辑辩证思维增强,有了一定的理想追求与是非观念,但是价值观念很不稳定,处于心理半成熟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叛逆性与可塑性,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极易受不良影响的侵害,价值取向易出现偏差,面对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这是当代学生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视高中生的内在精神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价值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情景创设中寓教于境,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核心价值观情景化教学,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联系现实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打破形式主义的教学套路,挣脱学科化知识的局限,借助情境性的对话实践,把显性和隐性的价值观知识整合起来,营造出轻松自如的情境课堂,把“教的课程”转化为“学的课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变成体验的历程和探究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借助历史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实现价值观的内化及升华。
例如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海海战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当时战争惨烈悲壮的场景,引导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感受,再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看法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在讲到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教师不能简而言之地对其是否爱国直接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仅对历史人物有了客观的评价,更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有利于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二)故事中寓教于乐,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无数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组成的历史故事,使人们走进历史、认识历史成为可能,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事迹,具体生动的用故事的方法描述出来,这也成为了浩瀚的历史教育的资源,这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在课堂上,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还是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选取合适的小故事插入其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抽象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医学成就时,教师可以询问同学是否了解李时珍的故事,师生可以一起分享李时珍的故事,52卷、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堪称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的巨著,为完成著作,李时珍亲尝上万种草药,而且中毒多次,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这时,教师应该询问学生,李时珍为什么会这么坚持?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有没有坚持的必要?结果如何?需不需要我们学习?通過历史故事的分享与一系列的启发思考,让学生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真正学习到李时珍身上的敬业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勤奋主动地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么做的原因,或者开始“教条主义”教育,大谈特谈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应该如何学习,应该有如何的品质。
(三)讨论中寓教于思,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看似对立的两面却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判,都不是一概而论的,而高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思辨性,但思维上仍具有片面性、主观性,“道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辩论,往往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可以最终确立健康的价值观”,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以采用辩论讨论的方法,寓教于思,可以使高中生在辩论讨论中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例如在讲完辛亥革命后,结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签订了除第五条之外的“二十一条”条约,针对袁世凯的评判,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以组为单位共同收集资料,进行辩论讨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主动、全面地认识袁世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他是一个经历中国世纪转折点的人物,他曾强硬抵制日本的侵略企图,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国陆军近代化;推翻清朝,接受共和,并进行了中国第一次民主议会选举,称帝登基,但仍是君主立宪制度的尝试,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民主化。双方通过辩论可以对人物的功过是非做出正确客观的判断,这种评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各种知识,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养成,最大限度的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教师,2018(20):17-18.
[2]李玲,王友华.历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J].读与写杂志,2015,(3)
[3]马敏.历史教育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课程(下),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