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文献综述
2019-06-25何文韬
何文韬
[摘要]2012年9月27日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进行了诸多管控,该雾霾治理政策的实施引起的政治成本对重污染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与该政策立法力度的不同相关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对政策背景到主流学派的政治成本假说,再到政府环境基础理论的文献逐一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雾霾治理政策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时点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指引方向。
[关键词]政治成本;重污染企业:盈余管理
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日益严重,由最早的重灾雾霾区“京津冀”蔓延到今天的包括成都地区等十九个省份持续“雾霾锁城”的现象,成都2017-2018年冬季空气污染甚至比北京还更加严峻,并引发群众对“彭州石化”等重污染企业的声讨。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京津冀地区“谈霾色变”,雾霾俨然成为了全国性的“谈霾色变”。雾霾成为了危害社会、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把雾霾问题称之为“硬骨头”,但也一再表明除霾之心的坚决,雾霾成为了备受大众的关注的话题,政府实施的治理雾霾政策在治霾之路上成就如何呢?治霾政策立法力度又会对对重污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何影响?不同地区立法力度又会怎样影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一、政策背景
(一)政府环境治理责任背景
我们国家提出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待环境问题政府部门倡导“先污染,后治理”,这也是造成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忙于追赶经济发展,而环境问题任由其发展,导致了如今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雾霾就是经济增长代价,政府慢慢也意识到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所以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也开始了均衡考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一个新高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众参与,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治理环境问题更是不可或缺。
(二)雾霾治理政策背景
2017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雾霾问题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答了60个问题,谈论两次治污,并提出设立专项基金研究雾霾成因。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是在“PM2.5爆表”事件后国家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这一事件的发生也把重污染企业推向了导致雾霾成因的罪魁祸首,各种矛盾也日益增多,公众在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公众更是对重污染企业充满怨恨。有的甚至会出现地方性的暴力解决事件。政府部门面对如此严重的负面关注,也迫使政府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打压和严厉的监管,重污染企业也为了减少政府的惩罚和民众的不满,尽量减少政治成本带来的负面关注。重污染在这种俨然成为了雾霾的制造者情况下,会毫无保留披露企业经营业绩还是害怕引起公愤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呢?
二、文献综述
(一)政治成本假说
自Watts和Zimmerman于1986年提出會计选择的“政治成本假说”以来,不断有学者研究对其进行检验,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在国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验证“规模假说”以及研究哪些变量可以作为政治成本的替代变量,进而考察企业规模与会计信息生产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的研究聚焦于特定事件(比如进口救济、环境污染,政府补贴,政府扶持计划等),有针对性的考察与特定事件有关的某一类企业政治成本的变化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一阶段就是主要从外生事件来研究政治成本对会计盈利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三阶段的研究则是通过寻找普遍的外生情景来拓展政治成本假说理论。研究政治成本从普遍的外生情景入手,更进一步拓展了政治成本假说发展的内涵,也为政治成本的下一步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同时丰富了政治成本假说的文献研究。
(二)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
国外关于政治成本假说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有很多,无论是在会计市场还是资本市场,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外的文献来看,企业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机进行盈余管理,研究如何进行盈余管理,最主要的因为就是因为政治成本的存在,因为政治成本会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压力,还有各种不可预测的无形的压力。
国外研究政治成本是比较早而且也是最成熟的,在引用借鉴了国外学者对政治成本假说的研究前提下,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和国外的不同,从我们国家特殊的资本市场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企业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上市企业中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比非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隐蔽,更有压力与动机。
(三)政府环境责任基础理论
政府部门应该为雾霾的不断蔓延负责,这在现代社会已成常识。理论界以往对政府的环境责任的认识没有现在的深刻,他们仅仅认为政府就是管理部门,对社会利益的关注没有那么全面。政府部门作为公众的管理部门,首先就最基本的责任就是社会利益,而公众环境利益本质上就是社会利益。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政府环境责任也有过研究。徐祥民认为,政府环境责任就是指政府在对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决策管理时,要对所做出的环境决策负责。
三、总结
通过总结,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在雾霾治理措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作为雾霾治理政策的受益者,政治成本将会对其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什么影响?雾霾治理政策地区差异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是否一致?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加深我们对“政治成本假说”理论的理解,更有助于看清宏观环境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塑造过程,为政府在转轨期规范资本市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