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卫·霍克尼之眼

2019-06-25陈光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霍克尼大卫绘画

摘 要:大卫·霍克尼不仅仅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学术和理论探索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绘画、摄影、著作、纪录片,所有能表达他对世界观察的方式,霍克尼都在不断尝试,穷其所能践行着他的“观看之道”。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观看之道;绘画

2018年,美国纽约时间11月15日19时53分,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7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以9031.2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6.26亿元,成为了“最贵在世艺术家”。这位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的艺术家在其晚年再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大卫·霍克尼艺术生涯中涉及绘画、写作、摄影、影像甚至平板电脑绘画,但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去“看”。无论是著名的《隐秘的知识》中对西方绘画大师如何利用工具去重新观察对象,还是《我的观看之道》中对自我、传统、新时代視觉媒介种种剖析,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卫·霍克尼对所有“眼睛”的痴迷。他关心一切记录和再现视觉的载体、他研究一切构成图像和画面的方法。他在学毕加索的时候完全没有非洲原始艺术的影子,可能他的内心不喜欢原生态野性生长的那种生命力,他喜欢文明理性隐忍的生命力,英国人,用着美国人自由的颜色。在他多重艺术身份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传统的图像制造和研究者。他总是保持着对一切图像的惊人的敏感度,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的图像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存在和组成方式,浴室、泳池、人物这些熟悉的图像演变成为了陌生而新鲜的艺术审美对象,一个来自大卫·霍克尼眼中的世界在不同媒介的作品中建立了起来。令人爱上大卫·霍克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是他从不甘于现状、不断挑战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生命力。作为60年波普艺术运动之一员,他贡献良多,亦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之一。

大卫·霍克尼对同一个图像有着惊人的执着。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浴室、游泳池”作品,几乎是对同一个场景的不同角度的观看,这种近乎于固执的观看方式,让这批作品产生了一种超出了日常状态的虚幻感。这种保持着反复凝视产生的陌生感让图像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我的观看之道》中大卫·霍克尼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空间的回应和反馈,同样是在对时间不断地认识,而各种新兴图像媒介虽然提供各种新的观看形式,但是在本质上仍然是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图像呈现原理。这种“看”在本质上是没有变化,这也一度深深地困扰着大卫·霍克尼。如果说“浴室、游泳池”系列作品是对大型空间的多角度重塑,那么他80年代的摄影拼贴则是将观察视角直接引入到了对单一图像复数式的“凝视”。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仅在空间上重组了对象,也将不同时间的对象进行了融合,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无疑都是运动的,而最终的作品又是静置的。观看时间和空间的多重性得以在一件作品中实现了。

进入21世纪,大卫·霍克尼创作了大批的风景画,而这些风景画中往往会出现对同一风景的多次绘画。这些作品中同一的风景呈现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大卫·霍克尼力图用更可能性去“看”他的对象,这和他著名的《梨花高速》摄影拼贴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延续性。在《沃德盖特,2010年11月7日,早上11:00》和《沃德盖特,2010年11月26日,早上11:00》中,这种称之为“全时空数码”的作品将大卫·霍克尼眼中的时空完美地再现了出来。而同时创作的ipad绘画作品也表明了他对一切绘画手段的拥抱。科技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艺术界也不例外。近年有不少新兴流派也应运而生。以传统艺术成名的大卫·霍克尼却独具慧眼,快人一步赶上潮流。在Adobe Photoshop还未面世的1985年,霍克尼便行用Quantel Paintbox绘图系统作画,直接在萤光幕上绘画。来到iPhone和iPad成为主流后,自2009年他便采用当中的方程式Brushes,工多艺熟,信手拈来的作品有人物肖像、静物、风景,动辄数以百计。在墨尔本举行的展览便展示了逾600幅Hockney的数字画作。2015年4月,佩斯北京画廊大卫·霍克尼个展开幕,当时78岁高龄的大卫·霍克尼也来到了北京,佩斯北京聚集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在他的“摄影式绘画(Photographic Drawings)”《四张蓝色凳子(4 Blue Stools)》中,他将同一对象不同角度的照片拼贴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画面。一眼看去,观众会以为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摄影场景。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地上有一些古怪的阴影和杂乱的点画。再细看,你才知道图片中的椅子、凳子都是同一个,甚至相当的人物也以不同的姿势出现在不同位置。这一包含动态情节的静态画面,让人开始对肉眼所见的“真实”产生疑问。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或许不能用在世的受欢迎度或者作品的金钱价值来衡量,但是大卫·霍克尼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穷尽一切办法将他看到、他如何去看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孜孜不倦地展现出来,通过他的眼睛,让观众去“凝视”这个世界。大卫·霍克尼随着年龄的增大,越发依赖他自己的眼睛,因为他的耳朵正在逐步变聋。事实上,他在1979年由于听力问题就开始佩戴助听设备了,但他个人认为耳聋并不只是坏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听力的衰弱,他对于空间的感受力也变得丰富起来了。大卫·霍克尼甚至认为自己变得越聋,看空间就会越清楚。“我认为聋子可以用声音来交换失落的空间感。”

作者简介:

陈光勇,男,1973年生云南昭通,就职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历本科,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版画。

猜你喜欢

霍克尼大卫绘画
霍克尼灵感
霍克尼和梵高:自然的画作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刘西洁作品
大卫·霍克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