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运动馆走红
2019-06-25何己派
何己派
下午6点,场馆人声鼎沸。
5位满头大汗的小朋友站成一列,排队等待完成“猫挂”动作。起跑、跳跃、双手挂住软垫,栏杆旁的家长发出欢呼。场馆另一侧,七八岁模样的孩子们同样浑身是汗,坐在红色跑道上,抬头听教练讲解正确的发力部位。
一两年间,儿童运动馆悄悄走红。
这些场馆主打“儿童体适能”“认知运动”“性格教育”等概念,强调用运动提升孩子身体素质,实现综合能力发展,不以竞技性为目标。创业者、家长、投资人等感兴趣的人渐渐多起来,成为教育培训又一潜在富矿。
从娃娃抓起
抢到最后一个体能班的上课名额,林丹飞松了一口气。孩子两岁多时,她报了一个平衡车培训班,没上多久,孩子哭闹不肯去,此后抗拒所有课外班。
在朋友推荐下,她带孩子试了两堂体能训练,没想到孩子第一次主动要求继续报课程。没有犹豫,她买了100课时,花费2万元左右。“他太黏我了,来这挺好,让他开心玩,又能规范地锻炼。”
家长王梦也道出自己的无奈,一直老人帮带孩子,照看得太仔细,男孩不爱动,偶然路过运动馆看到孩子们活蹦乱跳,果断报班,上完一段时间课后,老一辈抱怨“像个小猴子不如以前好带了”,她觉得,这才是小男孩该有的样子。
李珂的孩子即将上小学,她告诉《21CBR》记者,运动馆体能课涉及的折返跑、掷铅球等项目,覆盖小学的体能测试项目,还能同步学习游泳,健身又能兼顾升学。
主流的80后、90后家长们,教育观念正悄然改变,日益关注下一代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据睿艺教育的《2017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89.34%的受访家长有为孩子选报体育培训项目的意愿,超八成选择在0—7岁给孩子报体育课程,运动培训是一个潜在的富矿。
政策也频吹暖风。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体育、健康放在幼儿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更首次提出开展幼儿体育,将其纳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范畴。
资本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2019年初,复星集团宣布收购小小运动馆(中国),这是其第一个投资控股的教育品牌。小小运动馆向《21CBR》记者透露,小小运动馆拥有线下中心门店近130家,活跃会员3万多名,门店形象刚刚完成2.0升级,2020年底门店将达到200家。
教育巨头好未来,已向赫石少儿体能馆投资两轮,只是投资金额未公开;做过4年多投资人的辛明,创立宝动科技,其第一个儿童运动馆项目启动之初,也拿到了数百万元的种子轮融资。
郑文斌在健身行业待了21年,则选择将儿童运动馆开进健身房,2016年开创“传统健身+儿童运动”的模式,创办了兔加熊儿童运动馆,他亲自感受到需求的快速崛起。
郑文斌告诉《21CBR》记者,常健身的父母更鼓励孩子参加运动,只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健身房一般不允许14岁以下儿童进入,就考虑在健身房单辟一个独立区域,开设店中店(也开设独立店)。目前,兔加熊儿童运动馆,同时采用直营和加盟模式,“店中店”的选址包括健身房、瑜伽馆、美容院、游泳馆等,两年多时间,已布局近百家门店。
有调研机构保守估算,到2025年,中国儿童运动教育的市场容量约为1350亿元。
跑步入场
看起來只是教孩子蹦蹦跳跳的项目,成了好生意。
多位创业者告诉《21CBR》记者,自己作为家长,开始只是寻找适合的运动培训机构,意外发现是一片蓝海,进而跨界创业。不同背景的新老玩家,也赋予儿童运动馆五花八门的概念和模式。
小小运动馆于1976年创立于美国,2010年进入中国,主要面向4个月-12岁儿童,提供亲子班、学前班、学龄班、空手道、舞蹈和球类运动课程,属于儿童运动培训的先行者。
其一大特色是将音乐与运动结合,使用大量原创音乐,“音乐会贯穿热身环节、站点转换、游戏等。通过音乐和音乐中的指令,锻炼孩子对于身体的控制、反应能力、听取指令的能力、协调性等。”小小运动馆官方向《21CBR》记者介绍说。
辛明研究生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主修运动训练专业,2018年启动“忍者侠认知运动馆”,其中一名联合创始人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课程由中、美两国专家合作研发,强调提高儿童专注力等认知功能,课程则融合身体功能训练、认知训练与戏剧场景。
比如,课上小朋友会扮演各种角色,当老师发出“小熊要过独木桥”的指示,他们用四肢钻过前面的平衡木;又或者,孩子从老师处获取一个通关密码,需跑完所有障碍后复述——年龄越大,密码难度越高,6岁以上孩子要记8个以上随机数字及颜色,训练专注力和工作记忆能力。
“孩子沉浸在情景里,感觉不到训练,以为是在做游戏。”辛明透露,孩子接受度高,有家长每周往返128公里送孩子上课。他点开英文文献向《21CBR》记者介绍,在欧美国家,0-6岁发展初级运动能力,6-9岁练习基本运动能力,辅之以小范围比赛,以玩得开心为主,不宜专项运动训练,因为10岁之前,孩童处于灵敏、平衡、反应等运动能力敏感期,且无体能基础,过早体育专项化存在受伤风险。
“国外的儿童足球训练,有句话很经典:如果有12个孩子,请准备12个球,你得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训练、竞争、赢,是后面的事。”辛明说。
张琰对此深有感触,创办赫石少儿体能馆之前,她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曾做了7年全职妈妈。女儿象象6岁开始学习花样滑冰,每周三次大强度训练,一年后膝盖经常疼痛,张琰拜访了专业机构,一位专家让女儿做个起跳动作,给出一个心惊的评价:“孩子连正确的蹲姿都不会,更别说跳和落地缓冲了,这样练下去,受伤只是时间问题。”
张琰表示,以国际主流观点,孩子10岁之前应同时进行三种以上运动,项目越综合,身体的刺激越全面。很多运动员从小只练单一项目,特别早出成绩,外人以为有天赋,只是练习时间长而已,“等到他十几岁发育期,开始有运动损伤的困扰,很可惜”。
不好做的生意
“走了很多弯路,说起来都是泪。”创业6年的张琰感叹说。
起初,赫石团队目标群体是相对大龄的小运动员,帮助其实践科学运动,从实践中发现,将低龄、非专业运动需求的儿童拒之门外,市场太局限,受众面太窄,不得不扩充服务群体,专业的训练体系与上千平方米的场馆,赫石吸了不少家长粉,现金流良好,北京以自然增长陆续开了8家门店。
然而,张琰认为,之前的赫石是“虚胖”:跨越3-12岁年龄的长线招生,某些年龄段不饱和、教练分配难;赫石曾有100节课时的产品,长课时包的售卖,无形中增加了服务和口碑维护的成本。
郑文斌也认为儿童运动馆不易做。兔加熊起步阶段,团队以成人健身房的逻辑运营一段时间,发现根本行不通,儿童运动和成人健身完全是两个概念,运动馆不是健身房的缩小版,团队是否具备专业课程研发经验、了解儿童生长和认知规律是关键。
新行当,人人都是探路者。2019年,赫石吸纳好未来的运营思路,开启组织架构调整,运作模式转向“大中台小前台”,招生力量集中在三四岁年龄段儿童,进一步下沉客群。
兔加熊也拐过弯来,在教育课程研发与健身房的融合上下功夫。集合儿童运动、儿童心理学、营养学等专家,团队研发了一套儿童健康成长课程体系Wellness Kids,主打强化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上线亲子运动课程,进一步宣传推广。
就全行业而言,专业师资的紧缺,远超想象。一个例证是,直到2018年,体能训练专业才获得本科专业审批,体能训练人才的培养才刚起步。
全国幼儿体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胡建国,曾给出“三个95%”的惊人数字:全国幼儿园约有25万所,95%的幼儿园无专职体育教师,95%的体育教师非专业出身,95%的体育教师为女性。幼儿体育教师数量少,“阳刚不足”。
在小小运动馆,教师数量约1000多人,招聘由总部和中心协同完成,有一套从初步面试、总部淘汰制培训、实习安排到正式上岗的标准化流程。专业培训会覆盖儿童身心发展、授课理论和实战、安全、教学理念等多维度,全球400多家中心同步更新。
为了稳定师资供给,赫石选择招聘体育院校毕业生,而后自己培养,专注校招不做社招,录取率在20%左右。教练从开始培训到正式上岗,培养周期约3个月。
安全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小小运动馆制定了一套专业保护手法,参考了美国体操协会标准,此外,会教孩子跳跃、摔倒等相关自我保护动作,参加0-3岁亲子班的儿童家长,也需学习相应的保护手法。此外,这些机构均在运动场地安放无死角监控摄像头,甚至规定教练与学员的互动仅限公共区域,不能离开监控范围。
走下塔尖
赵楚峰在儿童运动馆当了兩年体能教练,他记得,一个学员刚来上课时8岁,什么事都要做第一,有次比赛跑步没得第一哭了一下午,完全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训练一年后,心态改变,比完赛会笑着回应继续努力。
“这才是运动精神,抱有这种想法,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会有正向的影响。”赵楚峰说,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孩子抗压能力。
因运动发生改变的学员案例有很多。张琰记得,一个腼腆的小女孩刚来时4岁,上完体能训练课后接着学跑酷课程,人变得自信起来,成绩也有了提升,“运动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这是我们自豪的一件事”。
辛明告诉《21CBR》记者,若按1周1次课的频率和强度,一般18周,能看到孩子认知水平明显提升;针对5-12岁的孩子,开发了认知功能测评软件,用数据监督孩子的进步。
从业者们坚信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行业依然存在太多问题:师资良莠不齐、场地设备稀缺、课程体系同质化且不完善、政策方向不明确,缺乏相关制度、标准。
其中关键一条,塔尖的用户群依然只是一小撮,怎么让更多家庭接受并认可?
一位带孩子上过体验课的家长,观点很有代表性,认可上课的体验,但一年1万元以上的起步价则让其打起退堂鼓,并要考虑报多个课外班的时间协调——相比传统培训科目及才艺培训而言,运动的优先级并不高。此外,有时运动量大,孩子第二天会出现呕吐、浑身酸痛的不适状况。
“我们小时候都那么过来的,怎么现在小孩不行?”这是赵楚峰最常听到的声音,在一段时期内,有限的渗透率或是行业发展的掣肘。即便有兴趣的家长,不少诉求也更实际,理解为儿童运动的专项化训练。
也许,应该将现有模块植入到幼儿园的体育课程,走“曲线救国”的2B模式。辛明透露,对宝动科技独家拥有的耶鲁认知测评环节,已有私立学校表达出兴趣。今年开始,兔加熊也尝试将课程输出给幼儿园机构,开放更多的加盟。
“儿童运动之前有人做,零零散散,成为行业就这两年,整体来看,现在处于初级阶段。”郑文斌向《21CBR》记者总结说。(文中林丹飞、王梦、李珂、赵楚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