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5易思雄

甘肃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微课应用

易思雄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69—01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掌握教材知识点,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主题

微课由于其独特属性,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重难点来确定微课的主题。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素材,设计教学资源逻辑顺序,并确定展示形式,从而使微课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要将主题范围尽可能地缩小,且不能以设计教案的方式来限制教学内容,应将主题确定在某一操作方法或概念上,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微课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微课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充分考虑将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采集以及信息保存等作为主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材收集,设计出最符合需求的微课内容。

二、控制时间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其要求教师从细微处入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微课作为微型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微课教学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以5-1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20分钟,所以微课又被人们称之为“碎片式”教学。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众多专家学者也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微课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短视频为主的教学视频课程,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某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以小课堂呈现大教学。

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炼,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严格控制教学时长,如果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有效实现预期效果。通常来讲,高中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教师也应将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精心设计课堂流程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但是预习也要讲究方法,盲目的预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没有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制作能渗透新知识点的预习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在预习微课中设计一些具有动感的画面,形象地呈现某一教学重点或难点,不仅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进而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为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光靠教师的语言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程序应用知识,往往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反反复复地进行讲解,但学生仍然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而教师适当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操作过程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予以呈现,学生很快便能明白其中的要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优化微课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良好效果的取得,有赖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微课固然有其优势,但若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等,选择恰当的微课形式,如錄屏、视频、动画等。通常来讲,对于理论性知识较多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考虑采用视频形式的微课,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可以考虑采用录屏形式的微课。例如,在讲解与动画、视频以及音频制作等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

五、体现学生个性

针对性强也是微课的特点之一。这个针对性不仅体现在微课的主题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个性方面。具体来说,结合微课能够反复播放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并结合学生的不同类型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的微课形式与内容,从而实现学生最大程度的进步。此外,还需要将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作为微课主题,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及展示方法,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学习“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制定两种教学目标,以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来进行微课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彻底掌握这部分知识。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微课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