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良性小互动,避免情绪大爆发

2019-06-25晓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脑杏仁核冲动

晓梅

前段时间,上海一名年仅17岁的男生冲动跳桥身亡的事件,引发了网络大讨论。据说男孩是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后纵身从桥上跳下。母亲眼睁睁看着儿子坠桥却无力挽回,跪在地上痛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紧绷的亲子关系引发孩子冲动行为的背后,极可能是平时点滴负面情绪的积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精神医学教授丹尼尔·席格曾提出“全脑情绪教养法”,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孩子12岁前,我们应该教会他整理情绪脑,联结理性脑,完成全脑均衡发展,逐步成为创意与理智兼备且受欢迎的人。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得倔、拗、退缩甚至失控,不是他不够好或故意使坏,而是他大脑的功能需要练习整合。

人类大脑主要由两个部分来掌管情绪。一个是位于大脑较低部位的原始脑,也叫情绪脑,我们的情绪主要由它掌管;另外,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还拥有独特的大脑新皮质,尤其是前额叶脑,位于脑部较高的位置,也可以掌管情绪,被称为理性脑。

在情绪脑中有一个部位叫作杏仁核,它的形状像一颗杏仁,相当于情绪警报器。如果外在的刺激是一个危急讯号,杏仁核会直接处理,人们不需要思考就迅速做出生理及身体反应。比如,当我们看到一辆汽车猛冲过来时迅速躲闪,就是因为大脑中的杏仁核发了警报,肾上腺素马上分泌,不经大脑思考,我们的身体就做出了逃生反应。

而如果外部讯息不是那么紧急、危险,对杏仁核的刺激也不强烈时,讯息就会先被传送到理性脑,进行更精确的分析。我们把刺激杏仁核直接产生战斗、逃跑或僵住的情绪反应路径,称作情绪的低阶路径(简称低路),它速度快,危急之时可以保护我们,但同时也缺乏理性。相反,我们把经过理性脑判断后再有情绪感受的路径,称为情绪的高阶路径(简称高路),它的速度至少比低路要慢两倍以上,但结果较为理性。

孩子一出生时,情绪脑就十分发达,而理性脑在3岁左右才开始发育,大概要到20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小朋友不会在所有时刻都表现得很懂事,而17岁甚至20岁的人也不会自动变得彬彬有礼。生活中,有的小朋友才10岁已经表现出高情商,有些成人到30岁还显得粗鲁冲动,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过程中,父母或重要他人与之互动的方式。

如果大人经常用训斥、打骂、威胁和冷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感受到威胁和不安,就会像原始人遇到猛兽一般,杏仁核发出警报,情绪直接走低路,他会不加思考就表现出撒泼、打人或发呆等行为。类似的经验越多,孩子的杏仁核就越敏感,原本只是在发生危急时才有的反应,会变成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一句重话、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都可能引起他情绪发作,进而做出过激行为。

对孩子情绪的允许,是成人不立马板起脸来质问、不急于批评或赞美,也不马上指导、建议,而是关心、倾听他当下真实的感受。父母可以先从情感上和孩子建立联结,比如摸摸他的头或背,对他说:“我看到你气得脸都红了!”“能说说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难过?”“我怎么帮你可以让你好受些?”这些抚慰可以避免或减低对孩子杏仁核的刺激,情绪才有机会走高路,孩子的大脑也才会腾出一些理性思考的空间。接下来爸妈再加以引导和劝说,孩子也才愿意聽。

父母与孩子每一次良性的互动,都在帮助孩子的大脑进行情绪脑与理性脑的整合,也是在加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结。父母经常协助孩子的情绪走高路,孩子的杏仁核才不会过于敏感,平时情绪也会理性而稳定。即便遇到强烈的刺激,他的大脑还可以调动平时被安抚过的经验、感受来做调节,从而极大地减少冲动行为,避免悲剧发生。

猜你喜欢

全脑杏仁核冲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艺术行走
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状态下中央杏仁核区突触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对脊髓场电位变化研究
冲动
杏仁核参与加工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机制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