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自己减负?父母要树立科学作业观
2019-06-25赵刚李学义
赵刚 李学义
家庭教育,是针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学校教育,是共性的基础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才更适合孩子的未来发展需要。2019年,本刊邀请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CPTA)理事长赵刚,为我们解读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近日,教育部表态,“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对此,有的父母拍手叫好,有的父母认为“不用微信和QQ,那还有作业APP呢”。如果父母既想为自己减负,又想提高孩子的作业质量,就要树立科学的作业观。作业观,是对作业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父母要正确对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1.要冷静对待。老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都是为学生好,父母一定要理解老师。如果父母不冷静,在网上公开抱怨或者向教育局投诉,可能会影响亲师关系和孩子发展。
2.多沟通。父母可以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想法:一是说说对孩子作业的看法,二是说说对父母批改作业和签字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接受学生父母的意见,进行合理的调整。父母还可以向孩子解释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是消除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二是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畏难的心理。
3.父母不要替代老师的工作。很多小学老师要求学生父母批改家庭作业,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父母批改作业,会使老师难以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父母只需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父母要恰当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1.创造良好的写作业环境。一方面,要保证孩子写作业的房间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最好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另一方面,孩子在写作业期间,父母尽量不打扰,让孩子独处,不要一直坐在旁边盯着孩子,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2.不要包办孩子的作业。有一位妈妈,从孩子上小学就天天陪着写作业。到了高中,妈妈对儿子说:“孩子呀,妈妈这回帮不了你了,你自己努力吧!”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呀,您要是不会,我可就完蛋了!”父母的包辦和代劳,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有一对父母规定:孩子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总是名列前茅。原来,为了星期天玩得痛快、踏实,孩子会主动提前把作业做完。而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他也不再想玩了,就能安下心来学习。如果孩子在星期天之前没有完成作业,星期天又不让做,只让玩,星期一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以后的选择是:要么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意识;要么缩短或取消星期日的玩耍时间。相信所有孩子都会选择前者。具体到每次做作业的时间,父母应该了解作业内容,了解孩子做作业的速度,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避免养成拖拉做作业的坏习惯。
4.帮助孩子找合作伙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两三个同学一起学习,共同研究难题,互相检查作业,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而且还能增进同学感情。
5.父母要有耐心。许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在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孩子或吼孩子。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也许很多气人的事情就不那么气人了。
6.帮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正确率和成绩更重要。优秀的学习成绩只是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