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2019-06-25刘欢
刘欢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路径
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以下简称“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議上阐明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任务要求以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战斗力突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全面认识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在新时代创新工作路径,扎实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发展质量不均衡
高校基层党组织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不完善,缺乏量化考核评价的细则,在考察发展对象时或是只看成绩、或是优先考虑学生干部,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模范带头作用等一些难以量化、但却非常重要的“软指标”在考察中被忽略或是仅起到辅助作用。导致一些入党动机不端正、对党的认识不深刻、政治素养不高的学生入了党。
(二)党员教育培养不充分
一方面,对预备党员的教育通常不如考察发展对象那般规范和严格,无形中给新发展的学生党员种下“入了党就完成任务”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不及时,易导致学生党员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政治意识不合格、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松散等,严重影响党员的形象。第三,教育方式大多是简单的“灌输”,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党员学过便抛之脑后,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党员管理不规范
一是支部制度不完善。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会一课”制度又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数量不够,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针对弱差、实效性弱、形式主义倾向明显等问题突出。
二是学生党员考核体系不全面。尤其是对已经转正的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容易导致学生党员缺少约束,思想行为散漫,失去先进性和带头模范作用。
三是高校学生党员年级分布特点导致的管理不到位。目前高校发展培养学生党员的时间顺序一般为入学后递交入党申请书,大一年级下学期或大二年级开始进行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大三年级开始进行第一批预备党员的接收。因此,低年级往往没有学生党员,或只有极少数高中阶段发展来的学生党员,使得针对他们的党建工作需要靠二级学院党组织或是高年级党支部来进行,给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困难。
二、学高校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构建一套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又适应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在要求的工作模式。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就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内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也为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学生党建突出问题提供了要求和改进思路。
(一)健全完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宣传、共青团、党校、教务、人事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打造一支顶层设计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结构配置合理的专职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全方位支持。
要完善制度建设,依据党章、党内法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的精神,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教育、培养、发展、管理、实践、评估方面等在内的学生党建制度保障体系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各自实际修订学生党员发展和考核的量化细则,规范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党组织生活、工作、学习时的纪律,引导学生党员形成良好的自觉性。此外,还要建立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和考核机制,重视日常考评和群众监督,对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要进行公开表彰。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支部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考察学生党员,建立长效培养机制。要加强与团支部、班集体的联系,充分发挥“党”字头组织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少的低年级,应及时成立年级联合党支部。
要重视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的培训教育。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学生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应格外重视对他们的督导与教育,加强学生党员干部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鼓励学生党员干部团结和带领学生党员共同推进良好的党风、学风、班风。
(二)深化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期存在重视入党前的发展与培养工作、轻视入党后的教育与引导工作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员管理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权,将党员的教育管理贯穿始终。
一是要做好思想教育,“以增强党性与党员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学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党的历史、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开展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三是要加强实践教育。思想教育须得与实践教育相互贯通,要让学生党员走出课堂、学校,通过深入到农村、社区、工厂调研,体察国情、世情,体验基层党建,了解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巩固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使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对党、对人民的情感。少说教,多行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党性教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努力提高学生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的質量
(1)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和引导,认真严肃地对待党内政治生活,保障党支部政治生态良好。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2)要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拓宽党员教育方式载体,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染学生党员,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带动学生党员,提高吸引力,注重实效,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