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模式研究

2019-06-25林小力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模式

林小力

【摘   要】 本文立足教学一线,又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企业参与的委托培养模式,并提出解决该模式下的一些关键的问题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双向流动;模式;企业参与;委托培养

Research on the two-way flow pattern of Teacher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line, and has many years of enterprise working experience. On this ba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two-way flow pattern of teacher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ir own solution-the entrustment training mode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ke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is mode.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wo-way flow; pattern; entrustment training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一年又一年,随着学生的毕业和找工作,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慨,找工作的不容易。一次又一次,去企业我无数次听到老板跟我讲,找到一个需要的员工有多么困难,几个月了没招上一个合适的。一回又一回,学生私底下问我,老师,我学这个真的好就业吗?无奈又纠结。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和企业的现实之间存在了差距,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培养的人才脱节。虽然说,产教融合一年又一年地在做,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因此,本文在此就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的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探索,以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1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1  产教融合背景分析

对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而言,相关技能的培训要求更加突出。要想学生学到现在企业用到的知识,教师就要能够教给学生现在企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去企业实践,是没有办法接触到当地所用到的一线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的技术人员,如果能到学校给学生现身说法,效果更好。这就是产教融合双向流动。

1.2 研究双向流动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存的双向流动的问题

双向交流不是第一次提出了,但是现实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双向交流缺乏内在的动力;双向交流在课堂操作层面存在明显的困难……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产教融合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2  双向流动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2.1  缺乏动力,形式主义

现在对职业院校办学有很多要求,学校为了验收、申报和检查等,必须得有校企合作的单位,必须要产教融合,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時候还没有完全做好设计就必须得有,只好找到一家,那融合程度和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的双向流动,管理粗放,企业没有看到好处,招收员工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996”工作时间都很常见,根本不能有多余的技术人员来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培训。而且,从参与双向流动员工的主观情绪而言,本来工作就很辛苦,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励,不太可能也不太愿意抽出时间来好好准备对学校的学生进行培训。从具体的去交流的教师的角度去看,教师平时工作繁重,教学、科研、学生、大赛、国培省培和其他工作已经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激励,教师也没啥动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2 双向流动的课堂操作的困难

教师去企业流动,是单个人行动的,相对比较好操作一些。只要企业有专人提供资料,沟通畅通,解决起各种问题应该难度没有那么大。但是,企业技术人员去课堂给学生培训则不然。

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校的课堂培养是截然不同的思路。企业的岗位描述都是从事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工作,学校则是培训大家全套(因为要拓宽就业面)。以高职的会计专业为例。在企业中出纳知识负责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业务,而且有的企业只涉及其中非常少的常见的业务,像银行本票、银行汇票这种业务,可能这个单位的出纳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而在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证的要求还是课堂的知识要求,学生都需要掌握货币资金章节的全部内容。企业技术人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能不能适应课堂的教学工作还是问题。

2.3 监管的困难

这应该说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教师去企业实践怎么检验他是否努力去交流了,是否获得了最新的知识呢?同样地,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到学校培训,是否有认真地备课?是否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企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呢?这种监管起来都很难量化,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3  双向流动新模式探索

3.1  赋予产教融合动力

解决双向流动的形式主义缺乏动力问题,就必须要求融合和流动能够切实地解决企业和学校的问题,双方都有合作的经济基础在。也就是说这种结合双方都是有实在的需求的。我认为,企业参与的委托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方式。这种形式能够为企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满足学校解决双向流动提高教师的需要,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为学校和企业融合教学注入动力。现在职业院校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的都是自成体系,和企业的融合和双向流动就必须有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培养的学生。如果是企业参与的委托培养,名正言顺。企业可以给予这种参与双向交流的技术人员补贴,可以按照授课次数补贴,这样激励就能下达到个人层面,解决技术人员的动力。而委托培养的订单学生未来很可能成为自己的同事,培养好他们就能让自己未来省劲,这也不错。在职业院校的层面,到企业实践的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在职称的晋升上可以作为优先条件。这种激励必须得实实在在地下达给一线的教师,教师才能有动力去执行。

委托培养后,合格的学生企业就可以收为己用,这还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有了这个机制,学生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技能到位就有工作。

3.2 解决课堂操作关键问题的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课堂操作层面的问题,主要是下面几个:第一,课堂档期的安排问题;第二,技术人员擅长岗位窄范围与学生宽知识面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第三,企业技术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太适应课堂教学的问题。在交换期间,双方互换,不耽误对方工作,不过分增加对方工作量。其次,因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通常少于一门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一门课就需要多名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参与,需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在课堂进行到某个阶段的时候,哪个技术人员参与进去。这样就可以完成一门完整的课程的人员的双向流动。这期间,职业院校教师只要在技术人员参与的时候都在企业顶班。再次,因为教师会提前在不坐班的时间去企业交流,因此可以提前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上课的问题,技术人员可以多学习提升,尽量学会上课的基本流程,能够克服心理障碍给学生讲清楚。

3.3 有效监管的推进

雙向交流最后的效果如何,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完全量化。但是学生肯定是有感受的。技术人员在学校这边的工作,可以采取投票的方式,匿名投票让学生反映问题,反映不合格的要适当降低激励和绩效。企业那边的教师的监管,可以由被顶班企业技术人员匿名投票评价,不合格的适当降低绩效。另外能够顶班把工作完成,本身就是对教师最好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吴珊珊.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4-7.

[2] 何世松,贾颖莲.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7(8):11-14.

[3] 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杨永光.基于教师流动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6):47-5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