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和银行打官司 到底能有多少胜算?

2019-06-25乔志峰

上海企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胜算中国银行知情

乔志峰

男子莫名被办25个信用卡账户,行长:你和银行打官司有多少胜算?2018年12月1日,国内某高校在读博士赵先生向记者反映,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国银行湖南长沙金满地支行为其名下办理了25个信用卡账户、18张信用卡。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多次与发卡银行、监管部门沟通。然而至今,相关事宜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涉事的中国银行长沙金满地支行的负责人在一次沟通协商中还提醒赵先生说:“以你个人的身份和我们银行打官司,能有多少胜算呢?”

莫名其妙被办25个信用卡账户、18张信用卡,肯定超出了正常范畴。到底是什么人在幕后“捣鬼”,他们又是如何操作的,目前尚无结论。当事人的问题,至今也尚未完全解决。不知道问题还要拖多久,当事人还要为此困扰多久?

实际上,“被信用卡”的新闻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已经有不少类似事件被媒体踢爆,并且很多受害者都是学生。2014年初,中国银行武侯支行两位员工,在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高校教师串通,为35000名在校学生办理了信用卡。2016年,中国银行商洛分行盗用商洛学院3000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在学生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每个人办理了一张中行信用卡。此类现象频频出现,必须引起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知道,从信用卡申请到审批再到发放,金融机构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和操作程序,特别是激活环节,必须本人到场方能办理。如果都能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不可能有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正是有规不依、把关不严,才导致“被信用卡”现象频发。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银行业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现在信用卡领域竞争很激烈,各银行为了抢市场不惜任何代价,甚至不惜对员工的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被信用卡”既给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和个人信用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涉事金融机构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和风险。对已经暴露的“被信用卡”事件,不能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或涉事工作人员离职就既往不咎,必须予以彻查。其始作俑者为了实施违规操作,或许还存在非法获取当事人信息等更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有必要还须有司法机关介入。同时,涉事单位更要举一反三,对每一张信用卡进行审查和核对,及早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不管“被信用卡”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按理说,涉事银行应积极调查、及时回应,这不仅是给遭遇“被信用卡”的当事人一个说法,更是亡羊补牢、维护自身形象和声誉的需要。可涉事银行的负责人不仅不积极妥善解决问题,反倒口出威胁之语,或许并非店大欺客和态度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涉嫌恐吓了。由此折射出的部分银行的服务水平低下和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无不触目惊心。个人和银行打官司,到底能有多少胜算?请让法律说了算。

对金融机构而言,最重要的资产不止是资金有多么雄厚,更是公信力和安全性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毋庸讳言,近年来银行存款丢失、虚假ATM机甚至山寨银行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確实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虽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还是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某些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工作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做好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和经营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胜算中国银行知情
中国艾滋病疫苗有望明年启动三期临床试验“胜算”几何
特朗普的“胜算”在哪里
默克尔三连任的“胜算”
知情图报
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
“战时缓刑”博弈中的胜算几何
看谁最看谁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