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问题探究
2019-06-25王慧军
王慧军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在处理与社会公众关系问题上必须有较高的回应能力。良好政府回應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民主品质的提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回应意识薄弱、回应动力不足,回应渠道不通畅、回应过程缺乏透明度,回应制度化程度低、回应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地方政府回应机制是回应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提高地方政府回应能力要形成良好的回应机制。网络时代公共舆论话语权被不断解构,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提高地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地方政府必须在搞好官民互动中不断提升回应能力。
关键词:政府回应;回应能力;回应机制;官民互动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9)03—0024—06
政府回应在政府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有较强的回应能力。政府回应是政治过程中的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对民众的需求作出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的过程,也是公民与政府互动的政治过程。政府回应程度高表现为善治的程度高,善治是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必须重塑地方政府回应流程,形成良好的回应机制,这是良好的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基础和保障。网络时代公共话语体系变化,即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和话语方式的变革,让传统的地方政府回应模式受到挑战。网络时代的地方政府回应应该是一种良性的官民互动,地方政府在这种良性的官民互动中不断提升回应能力。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具有较高的回应能力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在发展理论上创造性地运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动力和趋向等问题[1]。这一思想内涵包括:新时代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新时代发展的动力是依靠人民,新时代发展的趋向是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作为公共权力拥有者的政府在处理与社会公众关系问题上必须有较高的回应能力。
政府回应“与现代民主的内在逻辑具有紧密关联性”[2]。也就是说,政府回应是现代民主价值理性的必然要求,而不仅仅是现代政府的一种机制性安排,因此良好的政府回应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民主品质的提升。回应能力不仅是现代政府的时代必须,也是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要求。确保公权力以公共理性为依归是民主的本质,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回应公共性需求。政府回应是现代民主内含的价值要求。国家机关经过选举产生,以民主委托的方式治理国家,这其中体现着一种公共权力的责任性,也是现代民主的突出表现。公共权力要不断回应公众的政治愿望与利益诉求,这是公共权力必须承担的政治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管理的责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回应”[3](p.132),即政府吸纳并处理社会公众合理诉求,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回应凸显公共权力的责任性和民主政治的真实性。
代议制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形态。代议制民主的实践过程,促使诸多理论家对其不断反思,分析其消极要素。熊彼特指出:“民主政治的意思只能是:人民有接受或拒绝将要来统治他们的人的机会……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4](p.415)熊彼特认为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完全意义上的真正统治,只表明公共权力是由民主程序产生的,但操纵公共权力的依然是政治精英。因此,现代民主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政府回应能力的提高是弥补代议制这种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现代政府在回应社会公众需求和关切中实现民主[2]。为了使民主不流于形式,政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回应能力,回应是确保民主真正实现的一种传导性机制,正是这一传导机制的存在才能突出现代政府的责任性。公共权力在代议民主框架下能够合乎公共理性的要求,政府回应能力的提高和回应机制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这也使得现代民主进程得以不断演进。政府回应能力越强,越表明现代政府对公民诉求和意愿的重视程度,以及现代政府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追求。这既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实践问题,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是现代民主政治领域的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府回应能力不仅是管理技术和机制性安排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现代公共生活的价值性层面的重要理论问题,这一逻辑推理也表明政府回应能力高低与能否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相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府治理实践中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既是民众对改革成果的共享,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分红”。这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也是权利所在[5]。政府回应能力恰恰体现了公众参与的权利,满足民众对社会发展参与后的获得感。政府回应的本质是政府与公民、社会间的三者互动,回应能力高的政府主动定期征询公众意见,为公众提供政策服务,解决公众所关心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旨在治理实践中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协商的机制。
“善治”水平高的政府其回应能力肯定强,这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必备要素,还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政府管理模式要由过去的统治和管制行政向服务和民主行政的现代治理模式转变,这种行政治理模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充分重视民意和公意,实现公民、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回应各种建议和诉求。
二、新时代治理实践中我国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回应意识薄弱,回应动力不足
传统的公共管理由于行政主体缺乏契约精神和法治理念,政府多是扮演管理者和统治者的角色,造成地方政府回应动力不足,表现为政府责任意识不强和服务意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回应能力较低。官本位和人治的思想作祟,使得有些公务员只是一切为领导服务,缺乏为公众服务的热情,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或是互相推诿。回应意识差和回应动力不足,使得地方政府往往是被动回应,导致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常常忽视社会公众的真实愿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行政的傲慢以及公共权力行使中的“缺位”或“越位”,有时使其陷入了民意回应的“塔西佗陷阱”,无论地方政府怎么回应如何回应,民众对地方政府都持习惯性质疑态度,地方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不是很高。这种“成见”或刻板印象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公众关注哪些现象和如何判断这些现象都受它左右,最终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目前,地方政府被动回应意识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熟视无睹型;二是不以为然型;三是相互推诿型;四是冷漠无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