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公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2019-06-25张琪

大观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传统文化

张琪

摘 要:公共艺术究竟是公众的艺术还是艺术家的艺术,如何将艺术有效放置于公共空间,在美化空间的同时能够使公众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又不背离艺术家的设计初衷,是现阶段我们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艺术;大众共鸣;传统文化

一、公共艺术的发展

当代公共艺术的形象与载体是丰富多元的。持续发展的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媒体艺术,网络空间等,科技的发展给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公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主要在“公共”二字。“公共”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公共空间、公共信仰、公共参与等。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是多元化的,人类最早发现的绘画作品是洞窟里的史前壁画。从公共生活或者公共信仰角度来讲,最早的绘画作品就是公共艺术。因为史前壁画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和图腾信仰。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下,人民主权,公民平等,人们可以在广场上自由公开地讨论事物,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公共空间出现的艺术,也可说是公共艺术。这从公共领域上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也是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作为礼器的青铜鼎为君主贵族所拥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青铜鼎在造型方面有着自身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虽为个人所拥有,但在作为礼器出现的场合却是公共的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的公共艺术也可以说是从那时候开始。

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并不是狭隘的,而是开放又具有包容性的。到后来的欧洲纪念碑文化和有明确文案的美国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公共艺术具有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在不同的土壤生根发芽,持续生长。能够打动人的城市雕塑既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又是能够看到的文脉传承,塑造城市灵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公共艺术作品注重环境的营造、作品与空间结构的对应,正视历史,反映时代思想,在兼顾美感设计感的同时传达讯息。

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中,应当注意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抹杀了城市的自我特色。城市结构、空间形态、社区营造、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与保护等,这些都是能够创造城市自我特色的切入点。一座现代城市是以城市历史为主线的,而公共艺术则是将各种艺术与空间有效联结的综合体,是城市的血脉和精神。

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高速的城市发展引发了公众对文化的新诉求,而经济发展也不是衡量城市发达程度的唯一标准了,如何发掘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文化氛围表现城市魅力也变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的公共艺术还有一些弊端,是强行置于大众眼前,使大众成为被动审美的个體,背离了“公共性”。所以,公共艺术究竟是公众的艺术还是艺术家的艺术,如何将艺术有效放置于公共空间,在美化空间的同时能够使公众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又不背离艺术家的设计初衷,是现阶段我们遇到的问题。

艺术家的思维与大众审美不能达到一致,主要是因为艺术家往往受到美学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也是具有前瞻性的,而大众审美大部分是有些平庸的,就算是接受新的审美体验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创作与被接受中间的不解、被动接受与质疑都是艺术家创作具有前瞻性的原因。这也是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区别之处的特点之一。公共艺术不能仅局限在艺术领域来探讨,还应该符合大众的精神诉求,在带动整体审美意识的同时继续发展。具有典型公共性的作品如《越战纪念碑》,其是1982年美国全国征集方案,(公共参与)。林璎的设计所带来的评判褒贬不一,饱受争议(公共批判)。“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的历史书”(作品的互动性)。纪念碑一改往日的高高耸立,倒“V”字的墙体,低于地平线,犹如一本打开的书,在草坪上又像是大地的裂痕。所以公共艺术是不断成长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沟通人与环境与空间的载体,怀揣着公共共享的精神,最大程度地与公众对话。

三、大地艺术和地铁公共艺术

大地艺术是一个产生于美国的艺术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的先锋艺术潮流影响到美国,在这个经济繁荣土地辽阔政治和文化逐渐形成了影响力的国家,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和自信力也显示出来。大地艺术是对人性与自然的回归。

罗伯特·史密斯作品《螺旋性防波堤》成为大的艺术标志性的象征。他认为工业文明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结果,“冰冷、空洞、陈腐”主宰着美国的城市,所以他希望能与大地对话。这件大地艺术巨作具有与神话有关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到自然的荒野中去,寻找人与大地和谐的关系的迫切愿景。

地铁公共艺术处在人潮来往最为频繁的公共场域,发展至今,成为了受关注度最高的公共艺术,有效地改善乘客在地铁空间的乘坐体验,将艺术从高高在上的殿堂上逐渐走向大众贴近生活。

地铁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功能性在公共艺术的设置上也要有独特的要求,地铁是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种灯光为主的空间容易产生压抑感。另外地铁也是一个人流较大、范围有限的空间,因此要做到人流正常行走又不能够影响整个活动空间的使用,又要兼顾艺术性。

从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文化性来看,地铁设置地点是否具有其自身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呢?中国是拥有很强大的公共艺术视觉传统符号的国家,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趋同的城市化当中,应该深度挖掘本民族特色,在继承传统注重传承的前提下发展创新。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可能与必要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从未中断,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根植于民族自身,有着恢弘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并起到主导的作用,同时边疆各民族的文化也为中国传统增添了许多色彩。中国传统主要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农业基础上,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渗透和交流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式与内容十分丰富。诸子百家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汇聚了悠远宏大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上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有几次大的发展,但其基本的格局框架却已在百家争鸣时形成。例如,庄子的学说集中而精彩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人文方面的智慧,对宇宙的深刻认识、对人天关系的体悟、对人类本性的揭示都有深远的意义,创建了完整而精辟的人生哲学体系,开启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三者关系的深入探讨。

五、结语

文化符号随岁月流转也会衰亡更新,那些行走在消逝中的种种文化符号,是什么使它失去了生命的光泽,是什么使它愈发闪亮,如何从它的变幻中汲取养分,滋养我们的血脉都值得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也应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它经久不衰的思想与审美意识。在公共艺术中更要体现属于我们的公共审美,让传统文化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以艺术的形式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传统文化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