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9-06-25豆勇芳李莉

商情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豆勇芳 李莉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九大为背景,浅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下,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和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电力行业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探讨,分析行业当前现状,指出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挑战,以及电力行业在承担引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重大使命时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 电力行业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 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突破时期,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势必与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也对电力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即电力高质量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也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电力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供给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其密切联系的电力设备制造业,主要有供电设备(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和发电设备(输配电线路、接触器等)两大类,该行业科技含量高,市场和资金需求都比较大,因而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出现产能过剩、地区供电不平衡、高端电力设备供應不足、投资资金减少等问题。根据国家2018《政府工作报告》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广,可知,我国电力和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同时该行业的上述相关问题的解决有着良好的政策性指导。

二、新时代我国电力行业现状

2018年以来,全国用电需求增长超出预期,全社会用电增速同比提高;全国用电结构继续优化,新增装机量中非化石能源类型占比明显提高;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此外,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有利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促进电能替代。全国煤炭供需偏紧,煤炭价格仍然趋高,大部分煤电企业经营利润持续下降。总体来看,全年我国电力供需宽松、部分地区过剩,非化石能源装机量有所上升,当前全国仍有较多火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根据中电联快报,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各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全国人均用电量4956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701千瓦时,电力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主要特点为:

1.第三产业用电量持续增长,也反映出我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1-11月第一产业用电量673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用电量42684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8.1%;第三产业用电量9890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3.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952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7.6%。

2.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工业用电占比扩大。2018年1-11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419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5%。

3.各省全社会用电均实现正增长,而且有12个省的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弃风问题不断改善。我国水电发电量增速缓慢,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7.7亿千瓦,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分点。其中水电3.1亿千瓦、火电112亿千瓦、核电4178万千瓦、并网风电1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1.2亿千瓦。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61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5.电力生产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高质量发展初步显现,弃光问题得到改善。太阳能发电生产能力占比最大,2018年1-11月份全国基建新增电生产能力9877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458万千瓦。其中万千瓦,水电713万千瓦时,火电注3017万千瓦、核电596万千瓦,风电172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822万千瓦。水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比上年同期少投产314、909和1043万千瓦,核电和风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379和420万千瓦。

6.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跨区送电量快速增长,进一步解决产能平衡的问题,合理优化产能使用。1-11月份,全国跨地区送电完成44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东北送向华北的尤为突出。

7.中西部地区省份增速不断提高。1-11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118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其中内蒙古送电量最多,甘肃省增速最快。

综上可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两大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剩余较多,新能源的弃风弃电问题将进一步缓解。

三、未来几年我国电力及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突破时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部署,我国电力行业和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做到如下:

1.要加快构建能源发展体系,调整能源结构,聚焦绿色发展。不仅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而且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水电和风电等,要继续推进煤电机组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

2.提高电网保障电力供应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特高压配套电源核准建设,提高现有特高压通道的利用率;着力解决城乡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继续推进配电网、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的建设,提升电网供给保障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要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而且可以将农电建设与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为贫困村开展相应产业扶贫、发展集体经济、给实现精准脱贫创造坚实条件。

3.加强能源电力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目前国内火电装机过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等能源存在明显的供应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电力工程投资、设计以及施工存在巨大潜力。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发挥中国在能源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加强能源互联互通,推动相关产业更好地“走出去”。

4.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电力发展效率变革。要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大力化解煤电过剩产能。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生产、供应、服务全链条的体制机制改革,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

5.要加快技术装备创新,推动电力发展动力变革,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出口的电力设备,这也要求我国电力设备在高端市场上重新定位,提高我国电力行业标准。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其中重点是要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增长极。

6.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保持以电力为基础的服务业较快增长、工业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转换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旧动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效果显现等态势,综合反映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电力体系,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电力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