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农业农村硬任务 着力发挥农民培训“扶引推”作用
2019-06-25任珺
任珺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列举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发展多项硬任务。韩长赋部长解读时指出,夯实人才支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措施。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还需要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有力抓手、是解决“谁来振兴”的重要途径。对标今明两年农业农村发展的硬任务,结合安徽省蚌埠市实际,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培训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扶引推”作用。
一、围绕硬任务,强化三大培训作用
(一)在脱贫攻坚上,强化“扶”的作用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蚌埠市截至去年底还有1.1万贫困人口没有实现稳定脱贫。今年提出了要实现8800名贫困人口脱贫。去年底蚌埠市提出了“五彩”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即整合发展稻虾种养、怀远石榴等红色产业;秸秆利用、种植瓜蒌等黄金产业;蔬菜增产、林业增效绿色产业;稻米加工、奶业振兴等白色产业;黑水产品、花生种植等黑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就指出,扶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解决当前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在于加强技能培训。针对“五彩”产业,还需进一步梳理出农户掌握不够精、不够熟的技术。例如,黑花生标准化生产、大棚防积雪措施、瓜蒌种植等。
蚌埠市突出一个“扶”字,坚持发挥职业培训对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任务,开展套餐式、快餐式的培训,实现贫困户的精准技术供给。“怀远石榴”是蚌埠市的一张名片,为做大石榴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蚌埠市怀远县打造了2万亩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然而果园机械化应用水平较低,“锄草靠人刨、施肥靠人挖、植保靠人背”,实现机械换人,产业急需、贫困户急盼。怀远县在去年8月、9月开展果园机械化技术培训,提供了石榴耕作、管理、植保、采摘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蚌埠市处于黄淮海平原,“三夏”农时紧,夏季秸秆离田是做大秸秆黄金产业的关键一步。为此,蚌埠市举办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作业演示会、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暨稻茬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示范现场会等,开展快餐式培训,加速技术转化和新机具的应用。仅怀远一县,履带自走式打捆机保有量实现了超百台增长。去年底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35%、产业化利用率超40%,帶动贫困户有效增收。
(二)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强化“引”的作用
立足当前粮食生产硬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双稳定的基础上,蚌埠市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性调整,调减常规作物的生产,大力发展品牌粮食、推广订单农业,实现从家庭合作到“企业+基地+农户”抱团发展。
蚌埠市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省级44家。盛世兴农就是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社,它与当地多家农企开展对接,种植品牌糯稻,发展订单农业、专业粮食。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中间环节,起到承接农企订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基地化的规模农业生产需要统一育秧、统一田管、统一种植模式,这些都需要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强化农民的职业培训。
蚌埠市一向重视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市县乡三级的职业农民培训、农技推广部门在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农机使用等关键技术上开展了大量培训,引导农户运用新技术新机具,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今年春节以来,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以“农民培育工程”“科技三下乡”等为载体,组织了市县乡600余名农技人员技术培训,为春耕生产夯实技术保障。一季度,共完成培训35次,培训农民2500余人次,发放农业技术培训资料2万余份。
(三)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强化“推”的作用
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这也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指标之一,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乡村产业。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田两收”,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该产业将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极。2018年,蚌埠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总面积达4.5万亩。据测算亩均增收超千元,其中稻虾每亩平均利润1268元。
去年起,蚌埠市组织市县乡村等多层次的培训班,邀请专家领导重点讲解稻渔种养的经济效益,政府扶持政策、养殖技巧等方面内容。今年还将启动稻渔综合种养5211行动,即新增稻渔种养面积5万亩,建设百亩示范点20个,千亩示范片10个,万亩示范区1个。笔者在蚌埠市大岗村的龙虾种植基地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当前最缺的是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人才,现在的大学生愿意到村里养龙虾的不多,他们希望可以就地培训当地村民,让他们掌握龙虾养殖技术、电商销售方法、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形成龙虾产业的集聚。
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强化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融合,在农民培训中落实一个“推”字。2019年蚌埠市启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等多项撬动农民增收的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农民致富本领,就地培养出一支留得住的本土能人专家,实现新产业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助力农民增收。
二、围绕培训提效,强化三大主体转变
(一)盯紧任务,推动农民参训思想转变
调查梳理出当前农民增收的产业技能,列入培训内容,征求农民意愿,不断优化教学科目,将农民当前最需要的关键技术培训到位。要强化相关技能培训,实现农民从“要我”培训向着“我要”培训的思想转变。
(二)落实监督,推动机构承担意识转变
当前农民培训的主体呈现出“一主多元”的发展格局。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管理,出台监督细则,落实对承担培训任务机构的全过程管理,督促培训机构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培训实效。
(三)强化考核,推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坚持推进考核量表,根据教师的教学实效,进行评价打分,将最终的评价结果运用到绩效工资兑现上,让教学与最终收入挂钩,推动教师教学主动性的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蚌埠分校 蚌埠市农机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