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要素流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19-06-25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制城乡现代化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着力破解体制和机制障碍,以此促进城乡要素的顺畅流动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意见》有关情况。本期摘编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问:当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将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党的十九大也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的施政重点,从现阶段来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十九大指出,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城乡的二元结构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第二,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其实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发展的过程,“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核心的任务。在这“四化”里,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其实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承接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带动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加快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如何处理好“四化”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城乡现代化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标志。

第三,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第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来谈乡村,必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来破解它的一些难题。

问:请问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

答:一是城乡融合的改革,把握了一个总方针。即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出发,落脚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我们的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现代化,没有農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改革的总抓手,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还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农民进城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使城镇化率达到高峰,也就是预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城镇化进入成熟定型期,那个时候城乡格局也就固定下来。但即使到那个时候,城镇化率达到70%、75%了,也还有4亿左右的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战略,做到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共同繁荣。

三是明确了改革目标,就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参照国际的经验,大多数发达国家或者是现代化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在1.6︰1的水平,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努力。

四是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衡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的配置。特别是要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的弊端,解决好人、地、钱、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为乡村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在改革路径上也强调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不一样,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很大,因此不能搞成全国“一刀切”。要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同时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一个符合各地实际的、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目标提出到2022年,我们可以推动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中率先取得突破,这样为其他地区今后的突破提供一种示范和引领。

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如何分步实施?

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并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紧密衔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要基本打通,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要放开放宽,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要基本形成,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率先取得突破。

第二步,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要显著缩小,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要基本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要全面形成,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要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基本实现。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问:《意见》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要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城乡之间要产业协同,核心是要用城市的科技,特别是跟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改造乡村的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用城市的互联网产业等服务业丰富农村的产业业态。具体的改革举措,《意见》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二是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制定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引导乡村新产业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品质。三是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探索实行混合用地等方式。四是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

除了这些改革举措以外,实现城乡的产业融合发展,是需要一些空间载体的,不是所有的乡村每一寸土地上都适合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适合做这些事情的地方,大概有几种具体的形态,在《意见》里提了五种。一是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二是把农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平台,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三是完善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功能,让它承接一定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四是探索美丽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式,盘活用好乡村的资源资产。五是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希望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建立一个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用来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培育一批国家层面的城乡融合典型项目,让它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这些空间载体能够更多的承载人口、产业集聚,成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先行区。

问:要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意见》里明确提出,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勤劳致富,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資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

一是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方面。一方面大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另一方面对没有落户城镇的农民工,要从优化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二是在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方面。既要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收入;又要提高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三是在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并且把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成员,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四是在农民转移性收入方面。要履行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财力保障,实现城乡间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猜你喜欢

体制城乡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城乡涌动创业潮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