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体系优势 聚焦主责主业 切实推动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再上新台阶

2019-06-25杭大鹏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广校培育农民

杭大鹏

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议部署,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脱贫攻坚硬任务,交流研讨推进2019年工作具体举措,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担当进取,推动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2018年,农广校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立足自身、大胆实践,为事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一)夯实工作基础,专门机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主体作用不断强化。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推进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相关工作,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顶层设计。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模式四体系一机制”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与实践》,更好地指导体系工作实践。张桃林副部长参加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现场会并要求农广校体系发挥好“一主多元”主体作用。教育培训体系趋于稳定。目前,省级校34所、地(市)级校280所、县级校1922所、乡村教学点(田间学校)2.4万个,五级办学体系基本稳定。同时,体系之间横向互动加强,探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支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开展。条件能力有所提升。继续积极争取条件能力建设项目,改善基层校办学条件。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跟踪服务,提升培训效果。组织举办基层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和示范性师资培训,引领带动和推动各级农广校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培训能力水平。

(二)履行主体职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协调推进。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018年,全国共有1484所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占全国农广校总数的66.3%;体系承担培训任务60.18万人,占全国任务总量62.24%;1529所农广校作为专门机构承担培育基础性工作,占全国农广校总数的68.3%。稳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职业教育保持5万人以上招生规模,部分省份积极探索形成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高职衔接以及联合办学新模式。中央校会同各省承办127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2700人。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依托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等,培训农民689万人次,有效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扶贫培训,体系直接培训贫困人口144.30万人次。

(三)拓展载体平台,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创新发展。举办首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韩长赋部长作出专门批示,张桃林副部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各省农广校参与做好培育成果展等同期活动,组织10名职业农民参加论坛,搭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舞台,在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和指数研究。在发展报告基础上,创新开展指数研究,各省基本建立数据统计点,有力支撑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和指数互为支撑,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反映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整体情况,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育工作提供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创新编制《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农民健身手册》。两个手册内容准确、简单实用、示范指导、便于查阅、满足需求,一经发行便受到广泛好评。

(四)发挥手段优势,媒体资源融合发展。加快媒体资源落地。广播电视是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中央校6档广播电视栏目排名不断攀升并实现突破,在山东和河北平泉实现落地。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在线学习课程开发,发布课程资源近千个;加强云平台建设,目前注册用户数已达300万,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用户突破220万人,上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和农业技术视频近5000个;积极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农民近40万人次,助力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加大全媒体宣传力度。发挥全媒体手段优势,累计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典型超过150人,推广培育经验模式40多个,切实营造了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良好氛围。

二、全面聚焦农民教育培训主责主业

要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主体作用,着力抓好“四项主业”。

一是著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深入开展。继续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实施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配合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基础支撑和服务,全面落实“三位一体”培育环节。通过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遴选、田间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各类培育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评价遴选和目录发布工作,探索建立教材开发共建共享新机制,切实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二是着力抓好农民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是长期以来坚持的立校之本,要紧抓不放。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配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推进“双百工程”,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教育规范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效果。总结梳理各省农民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做法,推动开展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农民职业教育。

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范围广层次高舞台大,要稳步推进。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任务,组织对口15个省21个基地举办培训班。中央校将坚持派出督导机制,各省农广校也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基地职能,提升培训效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开展各类普及性培训,切实提高小农户、贫困户生产技能,推进小农户、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是着力抓好农业远程教育。农业远程教育是重要手段,要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全媒体手段优势,继续打造好中央校6档广播电视栏目,加快推进资源在各地落地对接,发挥好相关作用。加快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混合式学习。加强云平台建设,真正把云平台打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培育“新模式”、技术推广服务“新平台”、农科教管理考核“新机制”。

三、不断深化事业发展载体平台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在把握政策、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创新谋划工作新举措,拓展工作新平台,全力打造广校体协两个体系的“五大名片”,这也是新形势下体系建设的具体抓手。

第一张名片: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是促进新时代职业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第二届发展论坛拟于10月下旬在河南洛阳举办。论坛坚持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内容和形式将更接地气,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十大推介”活动和现场观摩,举办“十大推介”成果展示,示范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同期活动,希望体系积极参与,强化体系意识,做到同频共振,争取将论坛办的更具特色、更富内涵,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影响力,真正打造好体系的第一张名片。

第二张名片: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和发展指数。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和发展指数是全景式呈现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继续优化,使两者互为支撑、更加立体,既富理论、又含实践,提升报告和指数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参与力量上,也将更多地吸收体系力量参与,使报告和指数研究更加客观,指标更加能反映实际需求,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真正打造好体系的第二张名片。

第三张名片:农民教育培训第一云——云上智农。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重要举措。要全面升级平台功能,积极打造平台优势,重点宣传三农资讯,使农民及时了解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在线学习,使农民随时随地接受系统教育培训;深入开展远程培训,使农民及时接受新技术新成果新资源;用心做好跟踪服务,要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创业指导、电子商务、金融贷款等培育延伸和跟踪服务;发布农民健身指南,梳理提供农民体育健身品牌项目,促进农民健身健康快乐生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平台与各省的需求及相关信息系统相衔接,为体系工作开展提供切入点,真正打造好体系的第三张名片。

第四张名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十大推介”活动。“十大推介”活动是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丰富工作内涵、示范引领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这是落实部领导关于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今年中央校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活动贯穿全年,主要面向体系,依托论坛权威发布,出版系列丛书,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宣传推广。把广校体协两个体系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好的典型范例全面推出,提升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发挥广校体协专门机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今年是首次全面提出“十大推介”,以后每年要确定推介其中几个,并结合论坛每年发布一次,三年一个推介周期,真正打造好体系的第四张名片。

第五张名片: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是夯实专门机构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立足体系、面向社会,选择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相对固定人员组成研究队伍;立足现状、结合实践,研究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破除人才培养瓶颈;立足发展、着眼长远,开展前瞻性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以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为重点的研究,以形成一批有引领性、借鉴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推动农广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打造好体系的第五张名片。

四、积极推动体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农广校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四级建制五级办学体系。一定要千方百计凝聚体系力量,上下协同,努力做好“四个坚持”,推进广校体协两个体系共同发展、协同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划工作。韩长赋部长在年初各司局重点工作汇报交流会上,强调要围绕大局、靠拢大局。中央校今年“六项重点”工作,第一条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前,全国各省农广校已经完成了单位分类改革,机构改革也在积极推进,职能任务、职责定位都有不同程度新的调整。各级农广校要及时了解、跟进上级工作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开展工作。只有将农广校的工作纳入到中心工作中一并研究筹划,体系专门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省农广校应主动入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承担和服务农业农村部门各项工作,处理好与行政主管部门关系,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有更大作为,在机构调整和事业发展大局中才能真正体现农广校重要作用和自身价值。

二要坚持夯实基础,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效果,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效果。逐步建立起教材规划、开发和建、管、用、评制度,协调各省共同开发教材,把地方的优秀教材“请进来”,把自己的优秀教材“推出去”,实现体系教材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一批精品教材。要强化队伍建设,力争打造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队伍,支撑事业发展。要强化宣传推广,结合论坛及十大推介等活动,全方位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

三要坚持干事创业,凝聚体系发展合力。要加强引领带动。把体系和中央校发展紧密联系和融合在一起,从队伍建设到职能拓展,从能力提升到创新发展,各项工作一起去谋划、去带动、去引领,形成事业发展长效机制。要加强指导和支持。现在已有18个省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体育合署办公,平台不断扩展,职能不断拓展,在今年6月份全国农民舞龙舞狮大赛中,将专门召开合署办公的农广校校长、农民体协负责人座谈会,研讨如何强化合力合心,强化两个体系相互支撑,实现教育培训和体育事业互融互促。要增强凝聚力。今后凡是中央校开展的重要活动希望各省校积极支持,省校有重要活动中央校将更多地参与,真正把体系建设的大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上下合心合力、协同发展,不断巩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四要坚持锐意进取,转变思维创新发展。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面临新情况,必须要转变思维,突破惯性、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强化内功,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带动事业持续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任一任、一茬一茬拼出来的,将来还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体系办学是广校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体系建设也是个系统工程,体系发挥作用更需要上下联动、持续关注,需要开拓思路、形成共識,需要积极建议、创新实践。★

(作者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猜你喜欢

农广校培育农民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