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探索与研究

2019-06-25常成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开发融合旅游

常成

摘 要: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具备较高增长性的行业之一,而文化为旅游观光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的资源,进而提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条件,结合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一定建议,以期为各地方文旅融合项目开发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开发

一、新时代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一)产业融合驱动

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来看,两者都是社会分工细化后的特殊产物:在政治层面上,文化开发产业更多的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维护,旅游产业发展则强调对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满足,由此来匹配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环境需求;在经济发展层面上,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两者的行业细分领域及行业产品类型的可融合度相对较高,在现实中也常出现旅游与文化产品进行融合开发和宣传的情况。由此来看,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本质上的融合条件相对较高,具备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

(二)国家软实力发展驱动

十九大报告中党对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其中将国家软实力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文化自信、文化输出等手段来提升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综合影响力,进而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更高的文化认可及文化崇拜。但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推广能力都相对较弱,纯文化产品的输出手段较少,相应文化产品和内容在国际上的可接受水平相对较低。而旅游是国际社会接触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手段,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强旅游中国文化输出的支持效果,从而强化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三)产业困境突破需求驱动

2014年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各行业市场供需结构逐步稳定,市场需求均呈现出接近饱和的基本状态,行业粗放化发展问题逐步暴露,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各产业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困境问题。虽然旅游产业是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少有的仍能维持显著市场增长的行业,但该市场的整体增速较之以往也有显著下滑,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行业可以寻求与文化开发产业的高度融合来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从而突破当前产业发展的困境。

二、当前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障碍问题

(一)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我国各地方对于文化资源保护的基本重视程度并不完全理想,部分地方政府仅对知名度较高、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相对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而对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科研价值相对较低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重视度不足。出对历史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足,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本土现代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有一定不足,比如一些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等具备较高的传统和现代文化融合价值,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宣传等提供有效支持,但由于商业文化的传统属性偏弱,因此很容易被文化保护部门所忽略。由于相应观念缺失,我国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所能依靠的稳定文化资源条件也相对偏少。

同时受政府部门保护工作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对于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不足,缺乏鼓励、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引导性和促进性政策,已有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通常由基层文化工作机构或旅游企业自行发起,而在实际发展过程往往受政策条件不佳而遭遇其他阻碍问题,这严重限制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纵深不足

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部分地区受重视的程度是相对较高的,这一现象在我国民族地区表现较为突出,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视度普遍较高,同时在旅游产业的产品创新方面有较为多样化的尝试,其中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即便在较高的重视度支持下,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际融合度也并不理想,导致文化旅游融合产品开发的实际质量相对偏低。其中主要问题表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相应地区文化开发产业发展较之旅游产业有所滞后,受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两者进行融合发展时出现融合度较低的问题。有部分民族地区在文化开发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较为专业的机构指导,文化开发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完整度相对较低,许多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纵深不足,难以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产业所需的融合性资源,最终在经济发展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利益转化能力不甚乐观。这个问题主要在我国西南部民族地区表现较为严重,其本质仍是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系统化能力不足。

第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效率相对较低,对文化开发产业发展的促进性略有不足。在国内绝大多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地方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相对较高,在产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实现产业整体转型的难度也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在面对转型期政府面對区域旅游经济税收收入下滑、旅游企业收入景点收入下滑、行业从业者个人收入下滑等短期问题时会对产业转型抱有怀疑或否定态度,不主动支持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在文化与旅游如何开发的实践中持中立态度甚至负面态度,阻碍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合开发的深度。

(三)企业与组织合作开发融合产品的创新性不足

我国非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与旅游产品融合开发方面的观念更为开放,而且两类产业在相应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为均衡,因此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主观意识更为积极,但由于目前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此类地区所开展的各类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中实际融合产品的创新水平还不够理想。其中比较典型的表现有三类:

第一,无论是以文化开发产业还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项目中,相应融合产品的开发多以低层次市场内容为主。即融合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从合作产业中引入的各类资源及服务于自身产业发展,缺乏对互动支持和共同发展的综合考虑,以至于融合产品的多产业特征显著度不均衡,这并不利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二,新开发融合产品的创意较少,很难真正对很难真正对形成有效吸引力。即多数融合产品的开发只是将文化和旅游要素进行简单叠加,未能真正挖掘文化和旅游要素互为增值的新型呈现方式,例如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基于文化内容的旅游活动形式创新较少等等,此类融合产品的创新价值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各子行业内部的消费者吸引力也不够理想。

第三,产业融合的基本模式创新较少,很难为产业融合下的产品开发提供创新模式参考。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基本主题公园、要素融合的旅游商品开发、创意性文旅融合景点开发等形式为主。此类文旅合作项目开发模式在国外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同时国外企业相应产品在国内的布局及知名度都相对较高,国内企业或组织采用此类形式进行合作产品开发时,很难再相应细分市场中形成有效竞争优势,从本质上来说该问题恰恰是产业融合的创新不足所导致的。

三、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扶持与引导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开发的普及性偏低,各类文化开发企业以及文化服务部门对于和旅游企业进行合作的态度不够积极,而旅游企业虽然对文化融合产品的开发有一定重视,但由于缺乏行业经验以及政策指导,实际开发中与文化开发企业及文化机构的合作偏表层化。对此,建议由政府部门加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强化双方合作纵深。

首先应当建立针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案指导,从政策和地方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模式的规范和建议,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合法性、规范性。

其次应建立针对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的如何发展激励政策,通过资源支持倾斜、经济性优惠政策供给、社会关系协调资源支持等形式向能够参与机构与企业提供特定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态度。

(二)企业加大融合资源开发与市场探索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纵深不足的关键问题在于现有资源的形式开发较为落后,解决这问题先要保证资源质量,再挖掘特色资源并进行市场定向开发。

首先,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综合保护力度。文化资源的保护是目前国内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最重要也最基本也最薄弱的一环,无论在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的规范性、行业发展经验方面都存在明显缺失,这导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开发产业能够为旅游产业提供的资源支持不足这,容易导致双方合作的非均衡化。在此建议由政府部门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综合性保护,通过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地方、法律法规、政策指导方案等手段,为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提供基础支持。

其次,注重挖掘特色文旅融合资源价值,并大力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过程中,无法开发企业及文化服务机构应当结合自身优势挖掘文化资源的特殊价值,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向其提供专业化的资源价值挖掘建议,旅游企业则结合自身在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的经验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价值,由此实现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融合开发。

(三)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产品价值类型创新和服务内容功能形式创新,在此笔者结合个人对文化资源及旅游产品的功能认知,提出如下两个方面的融合产品创新方向以供参考:

第一,文化体验与审美性旅游产品。文化体验和文化审美体验是文化资源最核心的价值,其在旅游产品中的融合主要以体验要素及旅游场景融合为主,目前同类产品开发中文化要素多存在形式化问题,而且缺乏文化内容性、内涵性。因此本文建议在相应产品开发中,所融合的文化要素应以丰富其内容度、提升其真实性、挖掘文化意象与旅游实景形象的内在关联,滿足当前文化素养日渐提升、文化体验需求日渐增长的旅游者的需求。

第二,奇观、临场感旅游产品属性在文化产品中的增值运用。文化具有多层次性,其中可以转化为经济商品的部分较少,缺失的文化内涵、背景感知和体验可以通过旅游产品来丰富,具体可以采用景观塑造理念塑造文化资源素材,突出文化丰富度,以景观形式强化文化的宏大感、直观感,强化文化产品价值,并提供旅游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许春晓, 胡婷. 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及其空间分异[J]. 经济地理, 2018(5):208-216.

[2]陈瑞霞, 周志民. 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旅游者幸福感的中介效应[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8(1):61-74.

猜你喜欢

开发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