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考核在高职德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创新研究
2019-06-25潘宇星
潘宇星
摘 要:考核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并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过程性考核为例,探讨了它在高职德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的情况,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德语课程;教学;合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德语课程教学的考核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成果不是十分明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说,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考核方式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這种背景下,过程性考核应运而生,并且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考核存在的缺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一、高职德语课程教学应用过程性考核的内涵
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而过程性考核以其关注学生个性和发展的特点,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在一些课程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以高职德语课程教学为例,下面具体归纳一下过程性考核的内涵。
在介绍过程性考核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以下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以人们要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智力进行判断,以多样化的标准衡量一个人的智力,也就是不存在统一和规范的考核标准,需要因人而异,并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且主张摒弃对学习者进行笔试考核的方式,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并将多种测评结果进行比重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考核结果。至于过程性考核,它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并且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形式,它是针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能力进行的针对性考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调整,从而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1]。
二、过程性考核在高职德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一)应用优势
无论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用人需求的角度考虑,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考核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一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对二外德语课程的学习没有信心和兴趣,并且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导致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采用过程性考核,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且进行各个击破,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以说,二外德语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尽量细化考核内容,争取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二)创新方法
一般而言,高职德语课程教学应用过程性考核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测试型考核,一类是非测试型考核。测试型考核的内容比较传统,基本上还是纸笔测验和口头检查两种,而非测试型考核的内容比较新颖独特,并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比如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内部讨论等。对于二外德语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想要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和更科学的考核,需要将两种考核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比如高职院校德语课程共60课时,主要为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德语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别人完成正常的交流,这样可以为一些毕业生出国留学或者是务工提供方便。鉴于德语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一个学期内,可以分为四次阶段性的考核,这样可以贯穿教学过程,每一阶段的考核都是测试型考核和非测试型考核相结合,并分配各自的权重,这样能够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测试型考核过程中既有小组考核也有个人考核。非测试型考核要求教师要留心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并且在课下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走访调查,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同时邀请学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教师需要为每一名学生制作专门的档案,然后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另外加上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也能够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过程性考核的具体内容:第一阶段,分值100分,权重25%,测试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测试型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自评和互评,这两部分的考核权重为50%,而各个指标的权重需要根据指标的个数进行细分,如果一个部分的指标只有两项,那么各个指标的权重为25%,以此类推,由于五个阶段中的非测试考核的内容完全一致,所以本文下面不再赘述。第二阶段,分值100分,权重25%,测试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资料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三阶段,分值100分,权重25%,测试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景适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第四阶段,分值100分,权重25%,测试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德语常识运用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三)取得成果
德语课程教学应用过程性考核之后,学生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态度更加积极,能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学习,加上考核的过程和考核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改进学习方法。另外,通过过程性考核,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树立了正确的竞争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融入集体,尤其是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可以与其他同事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并且展开密切的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过程性考核的理论基础后,探讨了高职德语课程教学应用这一方式的优势,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了这一方式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以说,应用过程性考核后,学生的整体情况有很大的改变,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刘莉,于睿,唐卓娅.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基础德语课程考核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88-89.
[2]林杰,王凤.德语阅读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