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9-06-25张渊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苏州市子女

张渊

摘 要:随着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地就近学习的数量增加,本课题通过对苏州市几所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发放了约200份问卷并且回收后进行统计得出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英语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愿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根据所得出的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策研究,包括向老师咨询意见、长期观察研究、向当地教育局反映等。在下面的内容中将具体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原因、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结果、研究思考与总结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

一、研究原因

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围绕着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展开,选择本课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此我主要列出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有愈来愈多的人选择来外地进行务工,这也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在如今的社会,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情况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因而我们的课题正好吻合了社会的要求。其次,从英语方面进行调查的原因在于英语的巨大作用,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学好英语已成为了当代学生们举足轻重的任务之一并且英语这门科目的地域差异性较大,研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挑战性大的英语科目有利于帮助他们寻找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策略方法。最后,最為一名师范类的学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的一项任务,通过这门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与学生交流、学习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更好地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有七个方面,分别包括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采访调查、跟踪观察、对比研究、总结等几个方面。

为进行此项目的研究,在问卷设计方面,我们设计了学生问卷以及教师问卷两种不同题目的问卷进行调查。在教师问卷的设计上更加注重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本地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感受,同时注重询问教师本人对于此问题的看法;在学生问卷方面更注重询问他们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以及家庭学习环境的感受。在问卷调查方面,选取了苏州市一所中学以及一所小学进行问卷发放。在采访调查方面,我们当面采访了若干名中小学教师,询问了他们许多相关问题并得到了相应的回答以及建议。在跟踪观察方面,我们挑选了几名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在对比研究方面,我们对我们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将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在最后的总结方面,我们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进行了具体的总结,从而得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对策。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此我将其具体划分为实际意义与现实意义两个方面。

在实际意义方面又可以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英语学习现状,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疑惑。其次,通过研究可以分析得出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状况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最后,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寻找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对策与解决方法。

在现实意义方面,共有四点内容。第一点,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一门生存的必要学科,掌握英语这门学科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及就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此次对于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英语,从而立足于社会。第二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十二条中规定外地户口可就近入小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数目不断增长,帮助他们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了子女教育问题的压力,他们才能够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才能毫无顾忌地为当地的经济做出贡献。第三点,在国外类似美国等国家已经对于这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与探索并颁布了大量针对此类问题的政策,如流动儿童教育计划(MEP)等,而我国对于此类问题人缺乏一定的调查研究,此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完善我国此类研究的缺失。最后一点,作为一名以后将从事教育类活动的学生,此类研究有助于为以后的教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成果

在回收了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后,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数据统计、筛选与对比,从中我们得出了一定成果。

在教师问卷的回收统计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英语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上都有所欠缺,但在学习积极主动性上没有很大的欠缺,同时教师们也指出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需要发挥家长的模范监督作用。并且教师们向外来务工人员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英语学习的建议,其中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要重视在英语学习中口头朗读的作用,家长要认真监督孩子回家的背诵情况,重视基础的积累。

在学生问卷的统计研究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较为困难,其主要有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愿景等主要影响因素。在学习基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其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由于各地英语教学的方式与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苏州等这类英语教学重视度高以及教学难度较高的地区最为普遍存在。在学习习惯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对子女提供各类英语指导意见,对子女的教育情况的重视度不高,往往回忽视他们子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陋习,最终导致他们的子女终身难以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愿景方面,随迁子女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仅期望一个看得过去的成绩,缺乏一定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同时由于本身学习基础的落后会导致自卑的心理,从而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向悲观方向发展扩散,最终越差越多,最终丧失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对策与方案。我们采访了多位中小学英语老师,从他们的口中我们认识到了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情况的改善是需要多方的努力的,其需要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四方面的帮助结合起来。在学生个人方面,我们建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要始终持一种乐观状态,敢于面对困难,多多向教师询问问题;在家庭方面,要向外来务工人员强调子女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也要积极地监督子女的英语学习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学校方面,教师要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多多关注有问题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学校方面要减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的压力,对于他们的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在社会方面,要积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权利,帮助整个社会了解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倡议政府颁布相关的教育政策,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

我们的研究将以上的策略都进行了具体地实施,通过将这些对策应用于几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并对他们进行了持续几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发现这些对策都具有一定的作用,观察的几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进步。

五、研究思考与总结

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状况及應对策略的研究,得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次研究让我们了解到了我国教育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到不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虽然我们已经针对此主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不得不说我们的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彻底地帮助这些学生学好英语,在联系教育部门、联系教师学校、查找文献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但最终我们仍旧成功的完成了此次研究。

总而言之,本次研究对于我们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状况,也为我们将来成为一名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肖英肖.河北师范大学.2012.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张加荣.基础教育研究. 2015(08).

[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季燕.英语教师.2016(01).

[6]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以石家庄市第八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例[J].任海涛,梁文霞.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7]外来工子女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培养[J].周建强.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3).

[8]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J].洪影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9]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J].熊少严.广东社会科学.2006(01).

[10]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成效[J].李风丽.校园英语,2015年27期.

[11]如何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业水平[J].陆丽菊.名师在线,2017年01期.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苏州市子女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