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成长实践探索

2019-06-25陈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作坊小学教师农村

陈琪

〔摘要〕长期以来,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将教师的培养集中在专业成长、教学技能等方面,而对教师的心理成长完全忽视。我校(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下同)根据农村小学的现实和具体情况,在探索实践中发现,“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教师的心理成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75-04

一、“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一项调查显示,44%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成因可能是来自工作压力、教师角色期望、自我期望、劳动报酬与劳动价值不成正比等诸多原因。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对心理问题足够关注,长期下去,心理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教师本身的心理基础知识薄弱,对自我的觉察偏低,也会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对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世界问题,以及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维护关注甚少,由此导致了教师成长中智能与心灵“跛足”的现象。浙江省针对教师有普及性的心理健康C证培训,但是针对性的、小范围的、聚焦性的工作坊形式的培训很缺乏,教师的心理健康成了历史发展的遗留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促进我校教师的心理成长,在2017年10月,我们对全校在职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男教师12人,女教师40人。25周岁以下占11.54%,26至35周岁占44.23%,36至45周岁占30.77%,46周岁以上为13.46%,其中有46.15%的老师认为目前学校只是个工作场所,11.54%的老师觉得如果有机会想离开这个单位,15.38%的老师对学校没有特别感觉,只有26.92%的老师认为比较温暖,像个大家庭。而对于学校带来的压力,有13.46%的老师认为压力很大,让人受不了。48.08%的老师认为压力挺大,但还能应付。38.46%的老师认为压力在正常范围内。与此同时,有59.62%的老师认为非教学性任务带来的压力很大或非常大。有40.38%的老师觉得个人工作热情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有44.23%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13.46%的老师表现为既没有热情,又没有成就感,对学生也较冷漠。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多数教师对工作的现状不满意,对教师职业出现了心理困境。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入职时的愿景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也可能是教学实际中,教师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挫折,比如各种比赛、考核成绩不理想而引起心理波动。不得不强调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非教学性的任务越来越多,成了压倒教师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老师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感,加之各种压力,教师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困惑也接踵而来。因此教师需要学会压力管理、情绪调试、激发职业动力以及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有效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开展“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它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于主题鲜明、对象明确、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因此成为各类群体认可的辅导模式。工作坊通过有效的同伴互助,就某一心理成长问题进行相互支持、研讨、提醒,以促进教师经验分享,优化教师心理状态,实现教师心理成长,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实践形式

我校地处城乡交接的机场路,辖区以工业发展为主,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就读的比例达到26.75%,农村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我校教师的工作支持度和理解度较低,他们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就是完成教育任务了,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较疏远,职业压力大。另因农村学校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教学质量、生源等诸多问题,教师还是向往到各方面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因此对于农村学校的归属感弱。

针对以上特点,在推动教师心理成长的工作中,在对象上,采用“大小结合”的方式,即大范围普及和小范围实施,在主题上探索多个方面,如“自我个人成长”“情绪处理”“亲密关系成长”等,利用多个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如“音乐疗法”“绘画治疗”“心理剧”等。

本学期我们将参与的人员控制在了20~25人左右。在自由招募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性别的教师代表本次活动的主要成员。除校医外,其他老师均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级上岗证,具备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教师心理成长。与以往的工作坊不同的是,教师成长工作坊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的,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工作任务,一方面希望参与活动得到成长,因此参与活动的教师是在稳定中不断变化的。一部分老师可能参加了所有序列的活动,一部分老师可能因为调不出课错过部分的学习机会。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用多样化的成长形式实现了同一个目标,如下:

(一)口头表达式——在“说”中“喜”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着世界的人们时,我们是乐观主义者。人本主义者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之所以会产生坏的行为,是由于环境扭曲,压制了他朝向积极方向的发展。如果提供给他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则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工作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或者备课,高强度的工作让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和同事联络情感。为了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沟通文化,畅通沟通渠道,心理咨询师设计了一次全新的体验式工作坊。我们邀请导师开展了一次以“我想说……”为主题的教师工作坊活动。圆形的场景布置、绿植的烘托、美味的小点心等为本次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轻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氛围。在活动中,老师们通过艺术、肢体、言语等让来访者身处一个支持性、包容性的团体里,毫无负担地表达出来。在导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者充分表达自我的困惑和处境,表达自己近期的工作期待。真诚、安全、轻松的氛围,让教师们的交流模式从“工作模式”转换成“闲聊模式”,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吐为快”的淋漓尽致,也有“相濡以沫”的惺惺相惜。因为这样,同事之间彼此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些接纳,内心也多了一份喜悦。

(二)主题阅读式——在“读”中“悦”

这个学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不管是自发的还是组织安排的,都在不間断地阅读图书。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烦躁的内心得以缓解,情感得以洗涤,更能让我们对生命加以理解。国外有研究表明,读书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他人存在的压力和困惑一定程度上类似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读者对照自身可能存在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心理问题,也会在对比中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且通过阅读,使自身扭曲的人生观得以更正和修改。这种预防式心理检测能够给心灵迷失方向的教师带来慰藉,也是对教师自身心灵的洗礼。即使我们的教师没有心理疾病,阅读也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精神生活,至少起到预防作用。

目前,除了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外,学校出资为每位教师购买的心灵书籍有《当我遇见一个人》《当下的力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故事的疗愈力量》《你值得更好的生活》《遇见未知的自己》《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为此我们特地建立了微信群,取名“悦读季”。阅读后,我们还对阅读进行分享、交流。一月举办一次阅读沙龙。大家围炉谈话,各抒己见,与其说这是阅读感受的交流,不如说是世界观的探讨。其实这种对阅读内容的讨论、领悟、延伸,也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

(三)体验分享式——在“玩”中“乐”

为了使工作坊开展得具有实操性,我们在团体成员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活动中的经典例子。尤其是上学期举行的利用心理剧解决学困生的案例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它的基本程序为:热身引导—游戏互动—情景再现—模拟表演—激荡摸索—分享体验—成长评价—后续跟进。这种高效的团体治疗模式,帮班主任群体共同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情境。通过心理剧的表演,真实地体验不同角色的心境,抒发生活中、工作中被压抑的情绪;在之后的集体分享环节共同梳理问题脉络,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案,同时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个体间的情感联系。我们意在让班主任知道:你们不再是孤独承受压力的个体,你拥有一个安全、可靠、轻松、积极的心理团队共同体。在互相支持中,大家会收获职业幸福感。

(四)自由叙事式——在“写”中“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西蒙斯这样说过:“人生即故事本身。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人生,亦如那个精彩无限、充满吸引力的故事。因而讲好一个故事,是你对自我的责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技术,更是隶属于人生的一种艺术。”在我校,写作不再是一件神秘而遥远的事,而成了教师与自我进行生命对话的过程。我们渴求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找到心灵安慰和共鸣。2007年月1月,下陈中心校校刊《文昌阁》创刊,至今已办了23期。《文昌阁》既是学校校刊,也是老师们自由表达的平台。创办的宗旨,即立足于为教师追求教育理想提供广阔的舞台,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促进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本由学校校长牵头,教研室与心理辅导室负责的刊物,分设心情故事、科研论坛、诗情画意、往事留声、成功之钥、教学随笔等多个栏目,《文昌阁》的创办激发了老师们的叙事热情,从校长到普通教师,每个人都能在《文昌阁》上找到自己情感表达的阵地。刊物中的每一篇文稿,都是教师的笔耕精神、真情的教学感悟的真实表达,从《文昌阁》的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学校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从教师心底流露出的一种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对现代学校文化的酷爱,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智慧和思想。

(五)户外拓展式——在“动”中“欢”

心理工作坊不局限于心理,也关爱教师的身体健康,我们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挑战项目,又有可以轻松体验、分享感悟的儿童游戏。前者可以锻炼参与教师的自信心、承受力和意志力,当参与者在大家的共同帮助、配合下克服心理障碍,完成具有危险性的挑战项目后,将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高峰体验,唤醒内心的激情;后者则帮助参与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抛开世俗的压力,找回久违的童心,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团体心理训练中人格的互动、心灵的碰撞、多元多赢的交流,促进了心理成长,使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恢复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比如组织教师踏青赏花,开展团队拓展游戏,在大自然中释放压力,施展生命魅力;日常工作中,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气排球团队赛、跳健身操、慢跑等,在体育运动中锻造意志和强健身体,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沉浸在集体活动的温柔氛围中,教师的心的天空会常蓝。

三、“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成效和思考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以教师的心理成长为目的,同时是一个给予教师持久的心理支持和动力的共同体。工作坊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人格完善,新颖、独特的培训形式,更受教师欢迎。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造学校团队文化。工作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系统。能极大地激活教师参与心理成长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针对性强、参与性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随时可以进行,为教师间的成长提供机会。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们为着“共同的意愿”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教师面对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分担忧伤,分享快乐,这样能很好地减压与驱除孤独。

我们有信心看到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将成为教师培训的新途径,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参与性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随时进行,更有可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把培训的内容侧重在心理方面,这不但是时代大环境的要求,也是教师人格完善、追求幸福生活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工作坊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们为着共同意愿心甘情愿地结合在一起的合作团队。在活动中,我们不再以为自己的困惑是个人的,而是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这样的分担与分享可以很好地为老师提供减压与驱除孤独的平台。因此这种在工作坊中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也将成为老师解决问题最切实有效的途径。尤其从教师的人际情感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成为了一个“实践共同体”,在这个团体里我们可以给予持久的心理支持,获取有力的心理资源,这个团体必将成为教师团队文化、蓬勃生命的隐形力量。

同时,按照团体辅导的操作原则,团体成员的过分熟悉对团体辅导的目标实施不利,尤其是在一些私密性的主题上,如“亲密关系”“家庭塑造人”的环节中明显感觉到教师的自我保护。成员关系太近,会使个体产生心理防卫机制,不利于袒露心声,分享趋于表面化而缺乏深度。所以在后期的实践中,在工作团体中应该设计更多的是“发展性的辅导和矫正”,设计主题和内容对成员心理冲突的挑战不大的活动。一些教师的个体问题得不到解决也是十分正常的,他们可以在入门以后到更“安全”的工作坊中继续探索学习。

总之,在农村小学开展“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一个创新的尝试,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我们将继续实践探索“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使更多的老师受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台州,318000)

猜你喜欢

工作坊小学教师农村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