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冀胜院士:以科学精神,筑防化坚盾

2019-06-25陈道隆庞贝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化化学研究

陈道隆 庞贝

他们与危险相伴,与名利相背。

很多时候,他们功成身退,鲜为人知。也许只有当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人们才有机会注意到他们忠于职守的模糊背影。

一项项创新成果记录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更激励着他们向更高曰标开拓进取。

“迎着蘑菇状烟云,向着沾染区挺进,射线毒剂仔细观察,准确迅速分秒必争……”这首《防化兵之歌》可以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或许,民众安全便是对他们的最佳褒奖,国家安全便是他们胸前最闪亮的勋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防化人。

陈冀胜,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军事化学的奠基人,也是防化人中的杰出一员。

他曾说过:“科学是什么,科学实际就是寻找想不通的事,但是它要根据国家的需求,时代的需要去解决一些问题。作为一个防化科研工作者,我主要的思考就是让我们国家的防化盾牌更加牢固。”

以科学精神筑防化坚盾,他这样说,60多年来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虽华发满头,但他常说:“我非常庆幸,环境选择我步入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和追求,为我钟爱一生的事业继续奋斗。”

少年立志诚,防化成专攻

1932年,陈冀胜出生在天津。

5岁那年,日军进军华北,他跟随家人一路南下,辗转到重庆求学。

17岁,1949年2月,陈冀胜在复旦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

18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陈冀胜报名参军。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另外8名同学一起参军入伍。

虽然当兵,陈冀胜却并未走上当时向往的朝鲜战场。陈冀胜简介:

药物化学与军事医学专家。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历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化学、海洋药物、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主编《中国有毒植物》《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如何应对化学恐怖与化学毒性灾害》等。参编《分子药理学》《当代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现代海洋药物学》《Toxin-Related Diseases》等专著,曾任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及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生化学会毒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ODATA)委员、中科院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Journal of Natural Toxins》《J. Med. Chem. Def》杂志编委、学术顾问等职务。“刚开始以为要到朝鲜前线去,后米才得知,招收学生入伍主要是为了提高军队文化素质。”“当时成立了很多军事学校。”很快,部队接收人员米校动员陈冀胜,说国家正组建防化兵队伍,为此新建r军委化学兵学校,希望他到那里玄。

没有任何犹豫,陈冀胜听从组织安排,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化学兵中的一员。

防化学兵是技术兵种,它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力量,于是陈冀胜和其他尚未毕业的学员分别被选送到清华、北大等高校继续完成学业。

20岁,陈冀胜从清华毕业回到化学兵学校担任教员。此后不久,学校抽调陈冀胜参与筹建化学研究室,我军防化事业开始起步。陈冀胜也从此真正踏上了防化研究的无悔征程。

虽然并未走上向往的战场,但是这位防化战士人生的第一个挑战却与抗美援朝战场直接相关。

当时从前线传来消息说,需要化学兵解决侦察问题,因为在战场上很难分辨是否有化学毒物和细菌。于是,这个21岁的小伙了便扛起了研制侦检器的任务。当时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3个从战场上缴获的外军侦检包和一份简单的说明书。

困难在前,陈冀胜和伙伴们没有退缩,而是立下了军令状。凭着一腔热情和坚持不懈“做梦都在思考”的干劲儿,他们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研制山了我军第一个化学装备“石鹰一号侦检器”,并赶在部队山发前把400套侦检器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石鹰一号侦检器”的研制,让我军化学防护研究开步向前。

任务完成了,100分却不那么容易得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侦检管使用寿命长短不一。作为负责人,陈冀胜被调离研究室,回到了教员岗位。

这不尽完美的一步让陈冀胜有不甘也有委屈,也让他明白,科研工作必须按照规律,眼光放得长远,才能真正接受实战的检验。

半年后,他又被重新调回科研岗位。

陈冀胜说:“我非常庆幸,环境选择让我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对于科学研究,我觉得它并不需要很特殊的灭赋,但是要不断的努力,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绩。”

百草炼金睛,化“敌”于无形

防化不仅仅针对战争而言,对事故和重要目标都要做到有效防护,才能有备尢患。很多时候,防化人的职责让他们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地化“敌”于无形,而这种本领并非朝夕得米。

“對付已有的有毒化学物,我们是有办法的,但对于未来可能发展山的意料不到的新物质,却是难以进行防护。”陈冀胜说,若要着眼于未来的科技竞争,我们不得不深入前沿加以了解。“如果只是面对已知的事物,那就不叫科学了。已知可以属于技术或者生产的范畴,但科学就是探索未知,这是本质规律。”

重回科研岗位,陈冀胜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磷化学。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做磷化学的研究,因此他的想法在研究室引起了争议。他坚定信心,“各个击破”,找到有异议的同事去游说,最终获得大家的支持。

在国内率先开展有机磷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研究后,他又开辟了生物毒素的研究领域,这个新领域让他发现了军事化学研究的一个新大陆。

上世纪70年代,陈冀胜升始转入生物毒素的研究领域,他从有毒植物开始起步,在大自然中开创了一片新灭地。

由他主编的《中国有毒植物大全》,收集了我国的101科943种有毒植物,既可以用于军事防护,也为农业和医学的综合利用以及人畜中毒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1989年,他的相关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自然这个天然生物资源宝库为陈冀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植物资源,更有动物资源。

有一天报纸上一条不足百字的消息吸引了他的目光:一个渔民在捕鱼时被不明物种咬伤,回玄后引起红肿。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渔民没过几天便去世了。

陈冀胜派山自己的团队,前往当地调查,最终发现肇事者就是芋螺。这一发现成为陈冀胜将研究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洋的一个契机,因为海洋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陈冀胜断定在海洋生物里可以发现更多新的有用的物质,于是他开始组织我国海洋有毒生物的大规模调查。其中一个民用用途就是把它做成药。后米,芋螺毒素、河豚毒素等相继被升发成新药,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从植物到动物再到海洋生物,陈冀胜带领团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大自然这个天然宝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同事评价他:“在同样场景下,他永远有你发现不了的东四,他能敏锐地注意到新的东西。”

蓝海求真经,探寻志未竟

从紧贴实战到平战结合,防化人分秒不懈,时刻守护,用他们周密完备的准备,确保着我们万无一失的安全。从最初的化学研究室到现在防化研究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防化研究院,陈冀胜伴随着它一路成长,也见证了它一路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年轻时,他习惯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老伴说,“他经常半夜两三点才从实验室回来”。后来出任行政领导琐事繁多,他仍要求自己每周抽出至少30%的时问用于研究工作。

正是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让他的事业从较为单一的防化工作起步,一路延伸至药物化学、海洋生物等广泛领域。

他进入化学合成研究领域后,科研触角逐渐延伸至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他认为,药物研究与军事化学在思路、技术、对象等有诸多相通之处,本质上难解难分。

他梳理了藥学发展史,发现进入20世纪后,药学以化学研究为主,而如今则变成了生物与化学交叉整合的学科。由此,他认为,药物研究未来必将建立在生命科学基础之上。因此,他特别关注研究生物毒素与化学与生物交叉的新问题。

如今他已届87岁高龄,每天还在盯着毒,心里也在想着毒。他还在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他常说:“我非常庆幸,环境选择我步入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和追求,为我钟爱一生的事业继续奋斗。”

近几年,陈冀胜将兴趣和目光投向了一片科研新大陆——海洋药用生物资源。

海洋被他视为找药的“富矿”。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但曰前为止所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却十分有限。在海洋生物里发现更多有用的、新的化学物质,成为年逾八旬的陈冀胜如今最大的心愿。“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活性极强的物质,它们的生物化学结构也非常复杂,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做工作。”

始终需要直面未知,而“未知就是最大的危险”。化学实验中,他也曾被破裂的玻璃试管划伤,也曾因放松警惕有过轻微中毒。他们同事开玩笑,“毒性越大的东西越不容易让人中毒,反而是毒性越小越容易。”

“与毒为邻”,置身于未知的危险,陈冀胜早就习以为常。如此危险的研究工作,有没有想过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怎么想过,也许是因为当时年轻吧。”朴实无华的回答,折射的却是防化人的真正本色。

未知的危险如何化解?陈冀胜认为,除了依靠情报,最重要的解决之道,就是立足于前沿科学知识的推测和防御。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未知是最大的挑战,更是吸引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如果只是面对已知的事物,那就不叫科学了。已知可以属于技术或者生产的范畴,但科学就是探索未知,这是本质的规律。”

让“未知”变“已知”正是他工作的意义所在。有如传说中“以身试毒”的神农,陈冀胜一生的科研事业充满风险,却又不停激励他去以科学的方法尝试解开谜题,筑造防化之盾。

猜你喜欢

防化化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试论用“防化创新思维”提升防化作战指挥能力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