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审评估制度,加强基础研究
2019-06-25宋文芳李昂
宋文芳 李昂
记者:总理在报告中说:“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请您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看法,另外在本次会议中,您对我国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陈赛娟:报告中的这段活给我们科技工作者很大的鼓舞,必将对我国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
总理的报告中在注重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对科技工作者高度关心和信任,提高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提出“包干制”工作责任制。在会议上我建议要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评审评估机制进行改革。目前国内多采用面对面答辩或视频答辩的方式,这有较大的主观和负面影响。往往答辩时间紧,专家根本来不及看申报材料,仅看15~20分钟的答辩表现,短时间内无法辨别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拼凑性和科学道德性等关键问题,最后造成只看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和获得奖项的等级,这也滋长了唯SCI论和唯奖项论。答辩更注重口才和貌相,这对有些表达能力不强但科研工作做得好的研究者很不公正。现在网上常事先公布评审专家名单,这也给拉票提供了方便和机会。在评审评估过程中,特别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高级别的成果,常出现三流评一流的局面。重大成果的评审最终还需在综合专家组作最后投票,后者包括相关行政部门,各校及科研单位领导,数、理、化、医学等各行各业都有,造成评审的结果不是以成果的大小为标准,而是在各单位各专业中进行平衡。
因此我建议在重大科研项目或成果的评审评估时,应全面考虑主观项和客观项评审。加大客观项的比重,减小主观项的比重。同时大幅度减少面试答辩。应考虑函审在评审中占有一定比例。邀请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同时建立国际同行评审专家库。减少人情因素及三流评一流的现象。重大成果评审要充分尊重同行领域专家的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我在这次会议上建议简化项目申请中预算编制环节,简化财务验收的流程。现在的财务验收流程比较繁琐,希望地方和政府主管部门间的财务信息互通,有效共享与使用。让信息“跑腿”代替项目负责人“跑腿”,化繁为简。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始创新”一词成为媒体上的热点,请谈一下您对“强化原始创新”的想法。
陈赛娟:我认为强化原始创新,一定要加强基础研究。虽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大量的创新来自基础研究,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技術创新,并实现产业化。国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我觉得要促进经济发展,原始创新显得更为重要,不然会有很多重复性产品。比如像我们医药行业,仿造的药物比较多,原始创新的药品非常少。药物的原始创新还是要靠基础研究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针对药物的靶点筛查新的化合物与新的靶点药物。所以强化原始创新是我国科技领域今后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