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危险辣条”须三管齐下
2019-06-25张孟军
文/张孟军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的身心健康,儿童食品安全更是牵动社会各界的心。然而,危害儿童食品安全的事件却屡禁不止。在今年的3·15晚会中,孩子们钟爱的好吃不贵的“危险辣条”又被央视爆了光。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的身心健康,儿童食品安全更是牵动社会各界的心。然而,危害儿童食品安全的事件却屡禁不止。在今年的3·15晚会中,孩子们钟爱的好吃不贵的“危险辣条”又被央视爆了光。
“危险辣条”的危害在以往媒体中均有宣传和报道,这种食品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还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存在诸多危害。2015年3月31日,《焦点访谈》就对此类食品做过报道,认为它们是“小零食,大隐患”,不仅损害儿童的肝脏和神经系统,还影响孩子们的发育。同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还发出了《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进行管控。那么,如此强大的新闻曝光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为何就不能使“危险辣条”不再危险呢?笔者认为,对“危险辣条”类食品,我们不能只从表面除掉“病灶”,必须标本兼治,要从政府、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管齐下进行整治,方能凑效。
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严格执法。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我国虽然针对食品安全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管理法规,但有些地方还尚待完善。比如今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违规违法生产经营的三无企业或不合格企业,尽管加大了罚款额度,但处罚力度仍达不到震慑的层级。还有就是,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中小规模仍占市场较大份额,分散的个体生产者比例也不小,而“危险辣条”类食品生产相对容易,也是一些个体或小微企业敢于一而再,再而三生产存在“危险食品”的因素。上述成因,都增加了监管者的难度。所以,从政府层面来讲,彻底整治“危险辣条”,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外,还要依法、依规从严监管,严格执法,才能堵住管理中的漏洞。
从生产和经营者层面来讲,企业要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生产规范和责任感。“危险辣条”类食品屡禁不止,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食品生产和经营者利欲熏心,纯粹以赚钱为目的。有些生产者为了增加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减少生产环节,对产品不加检测,使“问题辣条”流向市场。更有小作坊生产者,明知自己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有很多问题,仍然生产“三无”或冒牌辣条。对于经营者,他们对食品经营缺少安全意识,对于“危险辣条”的来源,辣条的储存缺乏必要的重视。也有的流动摊贩可能明知是“危险辣条”,在利益驱动下,仍把“危险辣条”推到市场上去销售。因此,根除“危险辣条”的存在,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外,还要自觉遵纪守法,凭“良心”生产。在这方面,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强化对生产经营者的普法教育,以此提升其自觉性。而作为生产和经营者,更要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准的同时,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大于天”这根弦,不能为了追逐利益,而去危害社会大众的健康。
从消费层面来讲,家长和孩子应该提高对“危险辣条”危害的认知,自觉抵制不健康食品。“危险辣条”危害孩子健康是每个家长都不愿看到的。而作为不懂事的孩子们,却认为“危险辣条”好吃不贵,食用“危险辣条”乐此不疲。这说明家长和孩子对于“危险辣条”的危害还缺乏深刻认识。因此,整治“危险辣条”,需从家长和孩子对“危险辣条”危害性的认知抓起。唯有深刻认识,方能自觉抵制,并最终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当然,意识的提高,不仅要靠家长的教诲,还需要学校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而家长和学校的培育,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购物习惯,还会帮助孩子提升自律能力。这样以来,孩子们有了对“危险辣条”类食品危害的认识,又具备了鉴别能力,自然,“危险辣条”类食品就没有了市场。
“危险辣条”类食品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必须坚决整治。倘若我们找到根源,标本兼治,根除这类食品的危害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从政府层面,从生产经营层面,从消费者层面三管齐下,共同发力,孩子们的食品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唯有如此,“危险辣条”类食品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