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兄妹互捐骨髓的生命接力

2019-06-25惠之

金秋 2019年5期
关键词:王江王玲配型

文/惠之

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病房,一对兄妹8年间互捐造血干细胞救命,上演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被中国医学界叹为奇迹!

哥哥重症袭来,妹妹挺身捐骨髓

王玲1966年出生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一户农民家庭。她上有三个哥哥,生活中对她照顾有加。长大后,大哥王海转业在徐州工作,三哥王江从部队回来成了南京鼓楼公安分局一名缉毒警察,后在南京安家。王玲为能就近照顾年迈父母,和二哥留在东海。各自都拥有家庭的兄妹四人,除忙于工作,空闲常常通过电话聊聊。“每年中秋和春节期间,我们兄妹都会在老家相聚。”王江说,这是件最幸福的事。

可是,四兄妹的平静与幸福却在2009年一场噩耗中戛然而止。

那是2009年10月的一天,王江突然发起高烧。“来到鼓楼医院治疗,医生说我的血化验有几个指标不大好,建议作进一步检查,还要我卧床休息。我当时没当一回事”。第二天,王江转到血液科做骨穿检查。“看了确诊报告,我头都蒙了。”他被确诊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骨髓移植。“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不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往往在半年至一年内死于并发症。”血液科主任陈兵对王江妻子如实告知。但王江已47岁,对再障患者来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偏大,但保守治疗难以痊愈,要长期用药,生活质量差且始终处在风险中。经过分析,最终,院方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王江来说,最受益,但寻找适合配型是件难事。

不得已,王江妻子胡静含泪将这一事实告诉其他兄妹。

当晚,兄妹三人分别从徐州、东海赶到南京王江病房,抱头痛哭。“这事怎么给我们摊上了!”“这可怎么办!”“上哪里找配型啊?”……听到病房内哭声,主治医师杨永功缓步走过去。“医生,在我们兄妹间做骨髓移植吧!”抽泣中的王玲急切地说。“亲属间匹配度高,如匹配成功,治愈效果当然好,但这要经过一系列检查,看谁与王江骨髓匹配。你们好好商量一下。”杨永功说。大哥立即在病房召开一次紧急家庭会议,一致确定:兄妹三人谁和王江配上,就用谁的。

最终,只有妹妹王玲与三哥王江骨髓匹配。“我不同意妹妹捐献骨髓救我。”得知这一结果,病床上的王江说。此时,王玲已45岁,作为哥哥的王江,担心这样做会对妹妹身体造成伤害,坚决不同意。“你是我哥,你病了,我们不救你,谁救你。兄妹都做了配型,我和你最近。”握着王江的手,王玲热泪两行,“就是要我胳膊和腿,我也要捐出来救你。”看着义无反顾的妹妹,王江夫妇感激涕零。

2009年11月19日,王玲腰部被穿孔52处,抽出1040毫升骨髓。受医疗条件限制,王玲手术过程是在半麻情况下进行,每次穿孔都是一次剧痛。除此之外,王玲还捐出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挽救王江的生命,配合医生一点一滴输送进哥哥体内。“献的过程,王玲很勇敢,上手术台前,她还跟我说,一定多采一点,让我哥够用。”回忆多年前的手术,杨永功说,“真的非常感人。”

术后,王玲忍疼痛,扶墙壁,在家人搀扶下,一步步挪到王江病房前,给哥哥加油鼓劲……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年后,王江停药恢复正常生活,不久便重返工作岗位。兄妹四人重回以前幸福时光。

妹妹遭遇厄运,哥哥再救妹妹

时间来到2017年5月1日,在东海审计局工作的王玲突然感觉浑身无力,脑外时常听到轰轰声。于是,她走进县中医院检查。“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子等各项指标都低于常人。”陪同王玲前往医院检查的丈夫傅吉祥说,“医生说她很严重,属于危重病人,并建议到上级医院赶快进行确诊治疗。”傅吉祥慌了。无奈之下他拨通南京王江电话,把妻子血液检查结果逐一相告。“我当时感觉不妙。”听到结果,王江深夜把妹妹检查数据急匆匆转告鼓楼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杨永功。“快把王玲转来,结果比你患病时数据都低。”杨永功说。

其实,这8年间,王江身体从康复到健康,妹妹身体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牵挂。虽然医学研究已表明,捐献骨髓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王江却一直难解心结。不料,王江所担心的果然来了。心急如焚的哥哥通知妹妹赶紧来南京治疗。5月3日,王玲住进南京鼓楼医院。经过骨穿、腰穿等系列检查,王玲被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唯一救治办法就是找到配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得知妹妹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王江痛苦万分,无法不归咎于自己。

“当时我生病,妹妹挺身而出。这次,我更要义不容辞地救妹妹。”看到一筹莫展的妹夫,王江提高嗓门说。“我不同意。”病床上的王玲,发出微弱声音。“你已经55岁,身体吃得消吗?不能因为我,再连累你一家,我放弃治疗。”面对妹妹一番话,王江泪流满面。“你是我的亲妹妹,无论什么结果我都会救你。”“妹妹,我们家人没意见,只要你哥哥能和你匹配上,我全力支持。”一旁的嫂子当场表态。

这时,尽管王江急吼吼要救妹妹,然而,主任医师杨永功却说出他的担忧,目前世界范围内权威资料库都尚未查到兄妹互捐造血干细胞的例子,王江和王玲这种时隔8年互相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或许是世界首例。他直言,虽然王江当年患“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妹妹造血干细胞治愈,但是妹妹骨髓移植到哥哥体内已达8年,有没有发生变异、能否配得上都是未知数。而8年前做过骨髓移植手术的王江身体是否能承受,也不得不让人担心。

“不管怎样,要试一试,不试怎么能知道。”王江态度坚决。“我宁愿不要命,也不能让哥哥捐,替我受这么大罪,以后他万一有个后遗症,我一辈子就不安心。”王玲却十分固执。在医生和哥嫂再三劝说下,王玲含泪同意王江捐骨髓。于是,一场生命接力这样开始。医院对兄妹进行基因测序,并对王江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幸运的是,测序结果显示王江体内造血功能完全正常,体能状况很好。三个月后,王江检查结果出来,体内99%是王玲骨髓,与王玲配型成功率达到98%,非常适合向王玲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做到万无一失,王江又前往苏州再次进行匹配检查。

匹配期间,王玲先后接受6次化疗,每次化疗带来药物反应都让她痛不欲生。看着妹妹受到病魔一次又一次折磨,三个哥哥万般难受。为能照顾好王玲,王江只要有时间就走进病房,陪妹妹聊天,化解她思想压力。“妹妹,别担心,有我在,有我们哥仨在。苏州的匹配检查一到,我立即给你捐骨髓!”而退休在家的妻子则每天早上5点起床,按照医嘱为王玲做饭,送进病房。经过近7个月焦灼等待,2017年12月初,苏州传来好消息,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王江符合配型所有条件,可以给王玲输送造血干细胞。

兄妹“生命接力”创医学奇迹

当两根针头扎进静脉,一股鲜血通过软管进入干细胞分离机,然后输回体内。12月12日11时,王江躺在病床上,经过5个多小时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300多毫升,“生命火种”随即被送进王玲病房。捐献过程中,王江不停地对医生说,“能多捐点,就多捐点,免得不够用。”近6小时采集,病床上的王江忍着疼痛不敢乱动,生怕出现问题。采集结束,王江身下被褥湿了一大块。再次作为王家兄妹主管医师的杨永功感慨万千:“没想到上天造化弄人,当年妹妹给哥哥捐骨髓,现在轮到哥哥为妹妹做骨髓移植,实属罕见!”

“我是坐轮椅到妹妹病房,看着我造血干细胞一点点注入她体内。”强撑术后虚弱身体,王江来到距离自己病床50米远的妹妹无菌病房前,隔着玻璃看妹妹,恰好妹妹也看他,兄妹相视一笑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对于妹妹罹患白血病,王江一直深深自责,“虽然杨大夫一直告诉我,妹妹得病跟我捐骨髓从医学上讲没有因果关系,但我还是觉得愧对她,用我的骨髓救她,我心里觉得好受点。”在医院休息一天后,王江于12月13日出院了。王玲病情平稳,还须再接受一段时间后续治疗。“这是世界奇观吧,有还钱还债,我们这还有还骨髓的。”王玲说着禁不住笑出声。说得在旁的医生护士连声惊叹:“神奇,真是神奇!”由于王江体内造血干细胞正是妹妹王玲8年前所捐献,所以接受移植后,没有出现任何排斥反应,身体恢复很顺利。

两兄妹互捐造血干细胞,演绎这场感天动地生命接力。兄妹神话般故事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著名医院国内顶尖医学专家纷纷表示,这样病例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王江王玲兄妹携手,完成了一次长达8年的生命接力,创造了中国医学领域一个奇迹。

2018年2月12日,王玲康复,回到东海。“我准备了一个鸽子汤,给妹妹补补,这是野鸽子,营养好,还放了参。”王玲前脚出院,哥哥王江后脚就从南京赶到东海老家,看望休养的妹妹。一盒大虾、一壶鸽子汤,这是王江为妹妹准备的暖心礼物。六个小时车程,哥哥亲手做的鸽子汤还热乎乎的。

历经劫难见彩虹,兄妹四人更加团结和谐。八年来,兄妹二人接连遭遇不幸,但是,亲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帮助他们渡过一个个难关……2018年6月20日,王玲经过在家几月静养,重新回到单位。同事们看她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工作比以前更有劲了。王玲动容地说:“人与人间,兄弟姐妹间的情分,真正的爱,是金钱买不来的……”

猜你喜欢

王江王玲配型
洛书
丢表
少年追梦郎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少年追梦郎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少年追梦郎
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儿童输注配型阳性的血小板的效果分析
宋朝“网红”不好惹
王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