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荐书

2019-06-25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福贵外星人类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比如王榆铭同学读出了“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陈秦颢同学认为故事很浅薄,为了营造戏剧冲突效果,似乎是强行设定了一个在我们地球人看来有缺陷的数学定理,但是又不能自圆其说,就只能用“空间扭曲”去圆场。还有的同学看完故事深受触动,面对更广阔的未知世界,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陈桤同学比较谦虚谨慎,认为我们应该小心翼翼、顺从自然;戴鑫凯同学认为要大胆地幻想未来、探索未知;金育珈、汪芊慧、苏尧祎三位同学则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比如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突破思维上的“固有模式”,除了接收知识,还要敢于质疑。

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不算严谨的“思想实验”,从文学角度上看,算是一种“趣味性的假设”,就是:此世界习以为常的东西,甚至是几乎可以称为“真理”的数学定理,在彼世界也成立吗?

人很难超越自己的生存生活经验去设计一个全新的世界,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作者用“勾股定理”这个小工具来设定宇宙中的另一个世界,想象另一种生活。从外星宇航员的日记来看,外星人世界的数学也自成体系,并且能有效指导外星人的生活生产,就像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指导了我们近代人类去开启工业化时代。而且外星人的外貌体型特征,跟人类存在高度的相似,简直可以理解为是人类在那个世界的翻版。那个外星世界的权威(以数学老师为代表)以为掌握了放诸全宇宙皆准的真理,丝毫不加怀疑,大胆地穿越新旧世界的通道,最终遭遇生存危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隐喻。

那位外星宇航员,年少时认为自己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破绽,是这样吗?我认为不,因为存在空间扭曲,他的计算并不成立。而飞出星系后,勾股定理果然如他曾经的计算,书本上的定理就是错的了吗?也不。不同条件,不同结果而已。

那么,是否存在更大尺度上的科学真理,能够在任何维度都成立的科学真理呢?科学是未知世界的地图,这张地图,有人类的经验成分,也有演绎推理成分,这张地图,还有太多有待我们探索的新世界。在发现新世界的道路上,科学是不得不依赖的东西,这是人类理性调动的最高结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理性认知也许是有局限的。我们的“真理”在地球成立,在太阳系、银河系成立,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就未必成立。曾经,牛顿的学说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了,奠定了现代物理的基础,引力波、黑洞,最近的科学发现都印证了爱因斯坦的种种猜想。但对于未知世界,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自信过了头,浩瀚宇宙,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初次接触张嘉佳的作品,还是多年前那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一个个苦涩、凄美的爱情故事着实令我感慨万千。这一次,他带着全新的作品回来了,再一次为我们奉上了欢笑和感动、希望和悲伤。

《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是个出生于乡村的普通青年,父亲早逝,母亲离他而去,外婆王莺莺靠经营小卖部把他拉扯长大。他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渴望褪去平凡的外壳,去到外面的世界。他梦想去清华、北大读书,离开乡村,远走高飞,但却总是在失败的泥潭中挣扎,艰难地前行。他拼命学习,却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后四处碰壁,失恋又失业……不禁让人哀叹:世间怎么会有如此背运之人!

张嘉佳笔下的故事充满了辛酸和泪水,而那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大概只有一直陪伴着刘十三的外婆吧!表面上,她总是骂刘十三“什么事都做不好”,却又总是给予他无限的支持。当刘十三在城市里迷失了方向,从未进过城的外婆开了一天一夜的拖拉机,把他带回了云边镇。她是刘十三生命里最重要的一缕光,为刘十三撑起了一片天。

刘十三是不幸的,历尽艰辛却无果;但他又是幸运的,他遇见了生命的真,遇到了真心待他之人。不幸会到头,也不会到头,我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生命中那些为人生点缀上色的点点滴滴,记住的,也不过是敞开心扉陪你欢笑、哭泣的人。

生活,有悲伤就会有希望,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都要在这种并不完美的人生中,靠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缕阳光,负重前行。

[指导老师:刘明艳]

荐读人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6)班 蒋金玥

《活着》

《活着》是一个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对我来说是一次残忍而又警醒的阅读。

这本书用第三者的视角引入,而后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故事。福贵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却由于他的吃喝嫖赌走向了败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饥荒……在一次次与命运的搏斗中,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用那粗糙的双手将所有的悲伤掩埋,最终孑然一身,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没有大悲大痛,甚至在讲述他自身遭际的时候也都“嘿嘿”地笑着。面对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他始终“活着”。活着,就是他的意志。我们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我们都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伴随着人生,那么又何必抱怨生活,何不热热烈烈地活着?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福贵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的身上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令人唏嘘。余华没有用煽情的语句,但那种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和麻木感却直抵人心。他拨开了所有的粉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生活的疮疤,而这正是活着的意义。活着不是呐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接受现实带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在生活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的时候,活着,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无关其他,大概是生命最伟大的样子。

作者:余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猜你喜欢

福贵外星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外星许愿机 10
人类第一杀手
外星许愿机6
外星许愿机5 外星许愿机
外星许愿机(11)
余华《活着》的人生底蕴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