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一项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

2019-06-25刘文婷刘永丽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英语专业本科生

刘文婷 刘永丽

一、研究背景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由从丛先生于2000年提出,是指不能用除母语外的其他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1]。他的观点自此引起我国英语教育界的普遍思考和关注,学者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课堂主要集中讲授西方文化[2],母语文化未得到足够重视,因而母语文化缺失现象严重[3]。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失衡导致了学生在母语文化知识方面存在局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普遍偏低[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试图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以及水平

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西大同大学2017级非英语专业的1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文科、理科4个不同专业的平行教学班。此外,集中的上课时间也保证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测试卷与调查问卷。测试卷是基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束定芳主编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这一教材设计的,旨在考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及英语表达能力情况;而“中国文化失语”调查问卷是笔者与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共同设计出来的。该问卷有六个维度: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英语教师授课、考试评价体系以及课外活动。

(四)实验步骤

首先是为受试发放“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六个维度,包括25项,各维度问题次序随机打乱。受试依据自己的情况从A、B、C、D、E中任选一项。从A—E,分值为1~5分。分数越低,证明受试的“中国文化失语”表现越严重。调查在十分钟内完成。

其次是对受试进行两次测试。第一项测试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试卷为25道选择题,内容涵盖了中国神话、名胜古迹、饮食、习俗、茶文化、传统中医、中国戏曲、儒家思想等内容,总分值100分,要求受试在15分钟内完成。第二项测试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由汉译英和作文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20题汉译英,要求受试译出所给useful expressions(常用表达),分值为60分。若受试能完全正确译出所给题目,则得3分;若受试能部分正确译出所给题目,得2分或1分。第二部分要求受试写出不少于120字的题目为“春节”的作文,分值为40分。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一项测试主要从中国神话、名胜古迹、饮食、习俗、茶文化、传统中医、中国戏曲、儒家思想等方面测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文化知识内容的描述性统计

笔者共发放了158份问卷,旨在了解参与调查的四个班级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全部有效,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四个班级最高分为88,最低分为30,准确地反映出了四个班级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情况的差别。四个班级分属于三个系部,有文科与理科之别。表2显示,文科系政法班和法学班的分数明显高于理科班的两个班级。由于文科班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中国文化知识,因此他们在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四个班级的平均分均低于60分,这也表明受试在中国文化知识测试中的表现不尽人意,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了解。

笔者就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展开调查,结果见表3。

表3数据显示,四个班级最高分为84,最低分35。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四个班级受试的差别并不大。同时可以看出,非专业英语本科生将中国文化的useful expressions(常用表达)译成英语的能力是有限的。受试平均分在60分以下且未有分数超过90分的,这也表明受试缺乏英语表达的练习与实践。

表3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项测试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第一部分为20题汉译英,学生答题结果见表4。

表4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翻译结果

表4是useful expressions(常用表达)的详细翻译结果数据。由数据可知,仅有5题通过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率大于80%),分别是题2—京剧、题7—名山大川、题9—女娲补天、题13—四书和题16—传统中医。除了这5题外,还有6题通过率大于60%,分别是题4—夸父逐日、题6—茶文化、题10—中草药、题11—闰年、题14—川剧变脸和题18—草书。剩余9题通过率均未达到60%,如百鸟朝凤、世界文化遗产、民以食为天、红茶、针灸、唱念做打等。同时,表4反映出,尽管受试熟悉这些内容,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将其进行翻译。受试的拼写与翻译精准率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笔者从测试卷面上看到大部分的受试仍在使用拼音代替正确的英文翻译。

从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受试并不能很好表达“春节”这一内容,同时可看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也没有在英语课堂上接触过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因此大部分受试只能写出极少的确切描述春节的词汇,比如团聚和饭肴。然而,他们并不能解释春节的来由,这也表明需要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

笔者就“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表5表明,受试“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平均值为3.0759,标准差为0.56770(数值是如何得来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六个维度中,受试对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最为关注,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课外活动内容关注度较低。此外,标准差显示,四个班级在这六方面的表现差距并不大,说明受试确实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四、结论

从上述表1至表5数据可以看出,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不好,不能有效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中西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例是不平衡的。除此之外,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评价体系、英语教师授课等方面都是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基于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观;第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第三,完善考试体系,将中国文化内容设置为必考内容,融入各种英语考试中;第四,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5];第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且使其能正确认识与表达中国文化知识[6];第六,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整合中国文化内容,将中国文化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英语专业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